良辰美景三月天,正是賞花好時節。公元1115年初春的一天,宋徽宗與鄭皇後並肩登上延福宮北側的一個小土坡。這個小土坡名叫杏岡,長著一大片杏樹林,此時杏花開得很爛漫,清香四溢。
一棵高大的樹冠,撐起一片璀璨的雲霞,繁花累累,鮮豔奪目。樹葉都還沒長出來,樹枝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花瓣。白中透著粉,粉中露著白,燦爛嫵媚,嬌羞柔情。一陣陣花香,一陣陣心醉。
“聖人,你發現沒有?今年的杏花兒似乎比往年香甜啊。”
宋徽宗深吸一口花香,花香鑽到心裏去,五髒六腑都感到清爽。他抬頭一看,杏花那嬌嫩欲滴的姿色,醍醐灌頂般地激蕩著他的內心,愉悅著他的精神。
鄭皇後臉上洋溢著幸福。皇上專門陪她來這裏賞花,這很難得,她微笑著回答說:“是啊,官家,今年的杏花兒比往年香,開得花也比往年多,花兒多將來結的杏子也多,這應該是吉祥之兆啊。”
也許是被初春的氣息所感染,也許是多日沒見到皇上的緣故,鄭皇後感到自己好像年輕了許多,臉上升起了一團紅暈,心頭蕩漾著少女思春一般的情懷。
鄭皇後生於1079年,今年已三十七歲,比宋徽宗大三歲。她是開封人,生長於一個普通官宦家庭。她十二歲入宮,在向太後身邊當侍女。她儒雅秀麗,聰慧端莊,喜歡讀書,能言善辯,後來晉升為欽聖殿押班。
宋徽宗為端王時,每當下朝都不忘到慈德宮叩拜向太後,向太後總是令鄭氏和王氏這兩個美女陪侍。後來端王繼位當上皇帝,向太後便將鄭氏和王氏一並賜給了他。鄭氏不僅長得漂亮,頭腦機敏,文才出眾,而且會賦詩作詞,還會撰寫奏章,尤其擅長品鑒宋徽宗的書法與繪畫,因而很受寵愛。
宋徽宗原配皇後姓王,即宋欽宗的生母,也是開封人,也生長於官宦之家,這與鄭氏相同。她出生於1084年,比鄭氏小五歲,十六歲時與端王趙佶結婚。趙佶繼位後,王氏即被立為皇後。但王皇後姿色一般,不善言辭,又不會用心取悅宋徽宗,所以生活一直很落寞。後來,有個宦官誣陷她行為不檢。宋徽宗令刑部組成專案組調查了一番,雖然情況並不屬實,但此事對王皇後精神打擊很大,讓她更加鬱鬱寡歡。1108年9月,王皇後在孤獨抑鬱中去世,年僅二十五歲。
三年後,鄭氏被冊封為皇後。
鄭皇後為人很低調,生活很節儉,從不鋪張浪費。在為她製作皇後冠服時,她叮囑有關人員說:“現在朝廷財力不足,不要製作新的了,就用我原來那件貴妃服改製一下即可。”
宋徽宗對鄭皇後很了解,說她“柔明婉淑,謙慎持身”。同樣,鄭皇後對宋徽宗也很了解。鄭皇後覺得,趙佶這個皇帝不同尋常。他執政很勤懇,每天都要親自批閱奏章。他身上既有藝術家的浪漫氣質,又有政治家的狂熱激情。他繼承了父親宋神宗的思想,繼續走變法圖強之路,夢想開創大宋的盛世偉業。他精力特別旺盛,除了忙於社稷大事,還要忙書法繪畫,忙飲酒品茶,忙談經論道,忙調風弄月-----
現在,他最寵幸的妃嬪是劉婕妤。劉婕妤這年二十五六歲,她出身於一個貧寒的酒保之家,十歲時選美入宮,給崇恩宮劉太後即宋哲宗皇後當侍女。劉太後去世之後,經過內侍總管楊戩介紹,她來到皇帝身邊。她漂亮聰明,工於心計,又會甜言蜜語,眉目傳情,現在幾乎夜夜陪伴在皇帝身旁。
突然,一陣狂風吹來,高大的杏樹被吹得搖來擺去,數不清的花瓣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像雨點一般簌簌落下。鄭皇後不禁心頭一震:蒼天突降狂風,橫掃杏花,莫非要發生什麼災難?
狂風一晃而過,高大的杏樹依舊挺拔而立,隻是滿地落紅淒淒慘慘,顯得一片狼藉。
這時,內侍梁師成急匆匆地跑過來稟報:“官家,銀台司剛呈來一份緊急奏報,還有一枚蠟丸。”
“從哪裏來的?”
“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