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教師道德素養的內涵與基本功能(1 / 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善於創新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實施教育改革和發展重要戰略的關鍵,是黨和人民對廣大教師的深切囑托,也是時代和曆史對廣大教師的必然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綱要》明確指出了教師道德修養的主要內涵及其意義,也為我們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加強教師道德修養,始終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和根本。教師道德修養,既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或準則,也是教師在此基礎上所體現出來的已經自覺內化於思想心靈深處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作為行為規範或準則,它具有客觀約束性、他律性,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遵守、模範執行;作為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它又具有自覺性、自律性,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覺地把外在的要求內化為正確、穩定、持久的意識與品質,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而自覺追求,認真踐行。

一、教師道德素養的內涵

教師道德素養,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的關係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或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教師道德素養的概念,包含三層意思。一是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說明了它是教師這一職業所特有的,是與教師這種職業密切相聯係的專門性道德,是教師在其現實職業生活中應該遵守和應該具有的。二是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客觀約束性、他律性,說明隻要從事教師工作,教師就必須遵循這些行為規範或準則,這是職業、社會等因素對其全體從業人員提出的客觀要求,是無論何時都客觀存在的,不遵守、不具備這些要求就要受到批評或處罰。三是說明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在自覺性、自律性。教師在遵循職業行為規範、準則的實踐中,會不斷地將其內化而成為自己自覺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自主地支配自身行為。而且,職業行為規範內化為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的程度水平是不一致的,具有個體差異,因此,教師道德素養也就成了其職業生活中所必須不斷進行、不斷提高的一個長期過程。

二、教師道德素養的基本功能

教師作為社會的人,和其他社會群體一樣,也存在著自然的衝動、欲望、對功利的追求等,這些是與其作為培養人、教育人的職業要求不相一致或完全背離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師德修養,一方麵是用職業道德的外在規範性、約束性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矯正和引導;另一方麵是用職業道德的內在性、自覺性,引導教師形成和提升良好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這也就是教師道德素養的基本功能在發揮著作用。

教師道德素養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四點:

1.對教師行為的引導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體現著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和教師自身的職業追求。作為社會要求,它常常通過樹立榜樣、社會輿論等形式,引導教師的行為向符合主流價值所倡導要求的方向發展,自覺做好教育工作。作為教師自身的職業追求,教師的職業道德則通過道德評價來矯正教師的行為,約束其始終按照正確的規範要求去做。同時,教師在遵循職業道德的教育實踐中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和社會讚譽,會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成就感、幸福感、榮譽感等,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則會進一步轉化為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巨大動力,引導激勵著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教師道德修養對教師的引導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1)引導教師自我修養的方向

所謂引導,就是促使事物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要認清發展的方向與目標,還要在向目標方向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矯正那些偏離目標的行為或方式。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的自我修養來說起著這種指明方向、矯正行為、保證目標實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