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七章 三千裏江山(再續)(1 / 2)

劉一民之所以把接見這些我軍中的朝鮮幹部看得如此重,主要是感念這些同誌與我軍並肩戰鬥、血濃於水的情意。同時也是想給這些未來的朝鮮黨政軍負責人深入的交談一下,重點是為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誼奠定堅實基礎。

至於未來朝鮮政局,劉一民無意刻意作出安排。因為朝鮮和中國畢竟是兩個國家,幹涉別國內政的事情劉一民是絕對不幹的。他知道,以朝鮮人民的智慧,會選擇出自己的領袖和要走的道路的,不用他囉嗦。再說,他也沒有權力對另一個國家的政局安排指手畫腳。中國自己的抗曰戰爭還沒有結束呢,小鬼子還占著中國那麼大地盤呢!

這次接見給這些未來的朝鮮黨政軍負責人留下了非常美好、非常深刻的印象。劉一民談笑間指點江山的風華氣度、展望大東北未來發展趨向及措施的遠見卓識和務實精神、如春風一般和煦的態度、拉家長一樣的親切的話語,讓這些朝鮮幹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血濃於水、什麼是一家人、什麼是戰友加兄弟、什麼是親情。一句話,有強大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野戰軍做後盾,有廣袤的大東北解放區、華北根據地、陝西大後方做後盾,朝鮮的讀力解放就在眼前,而且讀力後的朝鮮會發展壯大,無限美好。

這些朝鮮同誌畢生奮鬥的就是趕走曰本人、爭取祖國解放和讀力。因為這個目標,他們才越過邊境,到中國堅持抗戰。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雖然已經融入進了我黨我軍中,成了我軍的一分子,但是他們的奮鬥目標是不可能忘記的。因此,當劉一民說讓他們隨主力進入朝鮮、為自己祖國讀力解放而戰的時候,所有的朝鮮幹部都激動的站起來高呼讀力萬歲!

這些朝鮮幹部都知道,朝鮮讀力解放,靠他們的力量是實現不了的,隻能依靠我軍進軍朝鮮來實現。但是,曆史上的中國政斧都是把朝鮮當成附屬國看待的,中朝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朝貢關係。[***]領袖們和統帥大軍、此時此刻決定著朝鮮命運的劉、羅會怎麼看待朝鮮問題、會怎麼解決朝鮮問題,決定著朝鮮是否能夠真正讀力解放。要知道,自古以來天上都不會掉餡餅,有的同誌奉命趕來參加劉、羅接見的時候,心裏還忐忑不安,一怕我軍以進軍朝鮮涉及國與國關係問題為借口,在中朝邊界止步不前。因為關內還有大批曰軍,中國的抗戰遠沒有結束,輪不到先解決朝鮮問題。二怕我黨我軍象過去的中國政斧那樣,以天朝上國自居,要求與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這種擔心隨著劉一民的談話煙消雲散,朝鮮同誌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他們在中國抗戰的血沒有白流,中朝一家,血脈相通,我黨我軍是他們真正的後盾!

金策提出,朝鮮境內現在已無曰軍成建製野戰師團,東北野戰軍進入朝鮮後,一戰定朝鮮不成問題。關鍵問題有三個,一個是必須建立統一的朝鮮黨組織,形成合力;第二個是東北野戰軍主力解放朝鮮後能在朝鮮停留多久,能不能保證在朝鮮自己的軍隊發展壯大起來之前,留一支精銳部隊在朝鮮,承擔朝鮮的安全防衛工作,待朝鮮自己的軍隊建立完善後,東北野戰軍部隊再行撤離回國;第三個問題是無論采取什麼辦法,都必須得擋住在渝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斧和光複軍返回朝鮮。不然的話,朝鮮有可能在東北野戰軍部隊撤離後陷入分裂和內戰。

金策提的這三個問題,顯然不是他個人的問題,應該是朝鮮同誌已經討論過,委托金策提出的。最起碼也是小範圍醞釀討論過的。

可能是擔心劉、羅急於揮師入關,支援關內戰場,不一定會答應金策提的第二個問題,金一忙補充到:“劉司令員、羅政委,你們沒有到過朝鮮,可能不了解我國的地理。朝鮮是半島,三麵環海,如果沒有東北野戰軍主力駐守,曰軍隨時可能重新在朝鮮的任何一個港口登陸,偷襲我們。我們要建立軍隊,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會加快速度,但是請劉司令員和羅政委支持我們。”

對金策的三個問題,劉一民答複的很爽快:一、建立統一的朝鮮黨的問題,有朝鮮同誌自己解決。組建政權、軍隊也是這樣,我黨我軍不幹涉。但是根據我黨我軍奮鬥曆程中的經驗教訓,建議在組建朝鮮統一的黨、政權、軍隊過程中,既要看到我軍中朝鮮同誌的經曆和貢獻,也要看到長期在朝鮮堅持隱蔽鬥爭的同誌的貢獻和犧牲,最根本的是要弄清楚朝鮮人民需要什麼、怎麼樣才能最廣泛地代表和維護朝鮮人民利益。二、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不可能在朝鮮停留時間長,解放朝鮮就得迅速撤回,參加關內戰場決戰。但是,根據目前朝鮮的實際情況,如果朝鮮黨和政斧提出要求的話,我軍可以調派部隊進駐朝鮮,協助朝鮮人民防止曰軍的襲擾。什麼時候朝鮮黨和政斧認為能夠讀力保衛國防了,要求我軍撤離了,我軍將無條件迅速撤離。這支部隊的指揮員可以派朝鮮同誌都熟悉的老領導楊靖宇同誌擔任。三是大韓民國臨時政斧和光複軍也是抗曰的,朝鮮解放,這些人也做出了貢獻。我軍不可能強行阻止他們回國,這在公理和道義上說不通。朝鮮同誌在建立政權和軍隊時可以吸納他們參加,共同為朝鮮的未來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