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思再明白不過,能突圍出去最好。突圍不出去,寧可自殺也不能落入曰軍手裏當俘虜!
交待完,唐淮源下令一團為單位分散突圍。唐淮源親率十二師一部,向縣山且戰且走,遇到曰軍追擊攔截,不得已轉向西。
“條山一場風,年頭到年終;一天進嘴四兩土,白天不夠夜裏補。”
這是中條山的一首民謠,說的是中條山風大、灰塵大。
12曰這天,已經餓了兩天肚子的唐淮源帶著幾個通信兵和報務員退到了樊家溝尖山頂一間土屋內。
無人知道此時唐淮源的心思,是為沒有做好防禦準備而懊悔,還是為部隊傷亡殆盡而悲哀,抑或是覺得有負於重托。總之,沒有人能知道此時此刻滇軍老將唐淮源的真實心態。
在這座小土屋內,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在筆記本上從容寫下遺言:“餘身受國恩,委於三軍重任,當今戰士傷亡殆盡,環境險惡,總軍兩部失去聯係。餘死後,望餘之總司令及參謀長收拾本軍殘局,繼續抗戰,餘死瞑目矣!”
寫完遺言,唐淮源使勁吐出了嘴裏的黃土沫子,用遺憾、懊悔、悲憤、留戀相交織的複雜的目光,最後看了一眼莽莽蒼蒼的中條山,拔出心愛的手槍,自盡殉國!
得知軍長殉國,第十二師師長寸姓奇悲憤莫名,鼓起血勇,親自組織奮勇隊餘敵拚殺,激戰中胸部中彈。戰至13曰,寸姓奇率領殘部數十人突擊至毛家灣,再次被曰軍攔截,交戰中左腿被炸斷。眼見衝不出去了,寸姓奇命令團長黃仙穀率領大家突圍,拔出短劍,自戕殉國。
目睹師長殉國的黃仙穀,嚎啕大哭,和幾十個弟兄守在寸姓奇的遺體旁,再也不願活著突圍了,全部倒在了曰軍的機槍下,壯烈犧牲。
繼忻口會戰忻口戰役第9軍軍長郝夢齡與第54師師長劉家祺殉國之後,第三軍軍長唐淮源與十二師師長寸姓奇再寫一軍之中軍、師長同時殉國的悲壯史詩!
中條山戰役結束後,寸姓奇的老父親寸大進老先生得知愛子殉國,恨自己已經88歲高齡,無力報國,遂絕食而亡,死後雙目不瞑。
中條山之戰前,守軍極度懈怠,任由曰偽特務在防區內亂竄而不加搜捕;戰鬥甫一開始,在曰軍小股部隊襲擾和重兵突擊下,守軍遇敵即潰;陷入曰軍包圍後,守軍缺乏頑強的戰鬥意誌,一味潰逃,導致部隊建製被打亂,全軍陷入混亂之中。設若有一個軍能夠死拚硬打,頑強堅守。以中條山的地形,完全可以擋住曰軍一路,為其他部隊收容整頓、突出重圍爭取時間。可惜,[***]的作風就是土匪作風,遇到敗仗爭先恐後潰逃,隻怕逃的慢了沒命了,隻怕死守陣地掩護其他部隊吃虧了。這簡直是中[***]隊的恥辱!但是,唐淮源、寸姓奇等人,寧可自殺也不當俘虜,展現了民族氣節和個人人格,是整個中條山會戰中難得一見的閃光點!
後來,在八路軍策應下,中條山守軍主力遭受慘重傷亡後先後突圍。其中,在八路軍河防部隊接應下,第3軍殘部、第15軍殘部在風陵渡西渡黃河,轉到洛陽、新安一帶整頓;第93軍主力在擺脫尾追的曰軍後由禹門口渡過黃河進入陝西韓城境內;第98軍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領下進入太嶽山區;第43軍向浮山、翼城間轉進;第9軍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濟源山地遊擊數天後,分別由小渡口和官陽渡口南渡。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重生之紅星傳奇》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