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賢讀完書後就參加了桂軍,由於有文化很快就被送到教導隊集訓,回來就當了排長。本來還以為憑著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可以飛黃騰達,沒有想到一仗下來就被紅軍俘虜了。
通過訴苦,紅軍戰士幫李德賢算了一筆賬,每年他全家交地租和各種捐稅60石,20年下來就是1200石,1200石就是60萬斤。原來自己全家都是為地主和軍閥做苦力。自己讀了書,當了兵,目的是改變自己一家和窮人的命運,誰知道拿起槍打紅軍打的卻是自己的兄弟。即令這次不被俘虜,即令自己能夠把官做大點,到頭來保衛的還是人家地主和軍閥,對付的還是窮苦人,和地主家的護院從本質上講沒有啥子區別。因此,隻有當紅軍,徹底打倒剝削階級,建立新的人人平等、人人有田種、人人有工做的社會,才是正確的選擇。
李德賢的轉變帶動了俘虜中的桂軍下層軍官,加上紅5師調來的30個人全部是出身於原來紅七軍的廣西子弟兵,是紅軍精銳中的精銳,很容易和桂軍俘虜溝通。所以新兵營的整訓工作一下子就順利了許多,樂的李清、洪超和陳大中三個裂著大嘴直笑。
自此,新兵連的俘虜轉化工作算是見到了成效。
接到新兵連的報告後,劉一民就開始著手整編部隊。
一營、二營、三營戰鬥力恢複的都比較好。其中一營情況最好,特別是原尖兵連編成的一連,自從遇見劉一民,接連不斷的勝利把部隊刺激的嗷嗷叫,精良的裝備、精銳的戰士、高漲的士氣,如果說劉一民要把紅18團打造成中央紅軍的利箭,一連就是這支利箭的箭鏃,隨時準備撲向敵人,一擊致命。特別是劉一民刻意給一連傳授的三人一組、三組一隊、交替掩護、配合進攻的步兵班、排、連戰術要領和最大限度集中火力、詐敵、誘敵、惑敵、攻敵不備等戰術思想,讓這些百戰精兵在戰術水平和戰術思維上有了質的飛躍。在一連的帶動下,一營的另外兩個連隊都按照一連的訓練方法整訓。二營、三營的幹部一看,也照著一連學。短短幾天時間,18團的三個骨幹營已經恢複了戰鬥力。
劉一民感覺是時候了,和蔡中、劉建立、陳大中一商量,就把新兵營編組為第四營,洪超、陳大中分任營長、副營長,李清仍兼營教導員。下轄10、11、12連,原新兵營一連連長彭虎任10連連長、程光榮任10連指導員,原新兵營二連連長南紅軍任11連連長、石土根任11連指導員,原新兵營三連連長楊炎任12連連長,丁傑生任12連指導員。戰士打散進行老紅軍和新戰士彙編,四個戰鬥營全部充實到480人,重建了團部警衛班和通信班,狙擊排、偵察排、火力支援排都增加了人員,炊事班也結束了隻有三個人的尷尬局麵,團部和各營都設立了炊事班。新兵營的建製依然保留,留下三個連的幹部架子,由5師調過來的雷鳴任營長,常化雨任教導員,原新兵四連連長侯三喜改任新兵一連連長,於慶山改任任新兵一連指導員,原新兵五連連長桑一達改任新兵二連連長,陳羲改任任新兵二連指導員,原新兵六連連長成寶成改任新兵三連連長,郭德成改任新兵三連指導員,以後任務就是專職訓練新戰士。
全團四個戰鬥營、一個新兵營、一個火力支援排、一個偵察排、一個狙擊排、一個警衛班、一個通信班,一個戰地救護所,就是劉一民在新圩觀音山下的下立灣村救出的紅5師戰地臨時救護所,2個醫生3個護士,可惜藥品都用完了。總兵力2160人,是中央紅軍中人數最多的團了。
可惜除了隻有6挺重機槍、重火力明顯不足外,輕武器也不夠。一、二、三營當時湘江邊整編時是按照一連的標準從繳獲的桂軍武器中補充的,但是當時新兵營近千號人是俘虜,那是空著手的,繳獲的武器都交給紅34師了,8軍團整編的那個團歸建時基本把18團和34師淘汰的武器都帶走了。
四個營長都來問劉一民沒有槍怎麼辦。劉一民說愁什麼,這點屁事就難住幾個大營長了?中央軍的武器好著呢,大炮、機槍、七九式、衝鋒槍、手榴彈多著呢,我們隨時去取就是了。說的幾個營長躍躍欲試,追著問什麼時候去取。劉一民說,不用我們找時間,人家就拿著槍、拉著炮在我們屁股後麵追著呢,我們站著不動都能等到他們。
如果您覺得《重生之紅星傳奇》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