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之前,馬三炮的工匠支隊也押著大批的輜重物資從瀏河來到嘉定。高旭當即命他領著工匠連夜修繕嘉定損壞的城牆以及守城工事,至於輔助的人力,則由侯岐曾組織當地的鄉民。嘉定城雖然幾乎被屠殺一空,但城郊鄉鎮卻人煙稠密。同盟軍擊潰清兵奪回了嘉定城的消息也是不翼而飛,聞聲趕來的鄉民絡繹不絕。馬三炮的工匠支隊相當於半個移動的高氏工坊,其不光有鐵匠,還有石木匠,對於修繕工事,那是他們的專業所長。
同樣在天黑之前趕回嘉定的還有趙氏兄妹的海盜支隊,以及張鵬翼的淮兵營。李成棟的人馬在嘉定城內讓徐鴻死磕了一天一夜,本第十章 李元胤已是疲憊不堪,出了城後,一遇到張鵬翼和趙氏兄妹的狙擊,竟是鬥誌全失,隻顧逃命。李成棟落水身亡之後,他撤出城的三千餘人馬頓時星散。張鵬翼和趙氏兄妹各領本部追殺了一陣,繳獲了清軍大量的器械物資,滿載而歸。說起來,真正苦戰的是徐鴻,但輕易摘取了勝利果實的卻是張鵬翼和趙氏兄妹。
為了防止清軍卷土重來,高旭連夜布置下嘉定四個城門的防務,徐鴻的三鎮一營鎮守北門振武門,趙氏兄妹的海盜支隊守東門晏海門,老家夥的莊丁支隊鎮守南門宣門,張鵬翼的淮兵營鎮守西門濟漕門。馬三炮的工匠支隊在民壯的協助下修繕四門破損的城牆,高旭則是坐鎮城央的縣衙。嘉定城接近正圓形,直徑約四公裏,周長約八公裏,麵積約十三平方公裏,縣衙的位置恰好坐落在圓心上。
嘉定境內的水網密集,水路四通八達。嘉定城除了四個城門之外,還有東、西、南、北四個水關,分別聯結瀏河和吳淞江,而東西向的練祁河則是直達沿海,與崇明島隔江相望。第十章 李元胤那些滿載著輜重的船隊可以從水路直達嘉定城下的護城河,以水關入城。嘉定的外城河與瀏河、吳淞江相通。
一直以來,高旭以為嘉定是一座土城,那知到了嘉定才知道,這嘉定城不光有寬大的護城河,城牆竟然都是由磚石所砌,高有二丈,城基寬有五丈,麵寬有三丈,每個城門都築有城樓,瞭望台有十座,守鋪三十四間。這嘉定的城牆規模宏大,城防堅固,至於這嘉定義民守城不過二三日即破,而不是像曆史上江陰城那般屹立不倒近三個月,實在是眾龍無首之故。像閻應元這樣的守將,正印證了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老話。
後來高旭翻閱了縣衙裏的嘉定縣誌才知道,首任知縣高衍孫於嘉定十二年在縣治周圍築土城。在元至正十八年,張士誠派遣部將呂珍把嘉定由土城改用磚石修築城牆,設了四城門,並加寬了護城河。使得外城河寬有十三丈,底寬有八丈,深有一丈,與城牆相距約五丈。內城河麵寬約二丈,深約半丈。後來又在嘉靖年間,曆任知縣為了防範倭寇沿江入侵,又不斷地修繕城牆,增強城防工具,並疏浚城河,使得嘉定城越發巍然屹立。
城內的民居雖然因為戰火而毀損大半,隻是得益於城內交錯縱橫的水渠與河道而得以幸存部分。作為李成棟的發令施號的據點,要不是他撤退匆忙而沒有付之一炬的時間,縣衙才得以保存。現在,縣衙又成了新的指揮心。民事由本地名士侯岐曾負責,職責與知縣無異。軍務與城防則是高旭負責。雖然嘉定那堅固的城牆出乎於高旭的意料之外,但高旭的目標仍然直指江南的漕運心蘇州城。對於嘉定,他不過是個過客而已。高旭決計在嘉定休整一夜,明早就領軍直趨昆山,與徐玉揚的第一鎮會師,然後拉開光複蘇州的序幕。
∶∶∶∶∶∶
夏完淳以及他的姐妹因為侯府毀於戰火,而暫居於縣衙。對於如何籌建同盟會,夏完淳有很多的疑惑要請教高旭。幸好高旭有了被那就陸楷煩不勝煩的經曆,找來隨軍幕師,記下他那些籌建同盟會的想法和思路,彙編成一冊《同盟會籌建綱要》。綱要包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韃虜,恢複華這十字宣言的解釋,華同盟旗、華報、會徽這些相當於現代廣告標識的設計寓意,以及大略的框架組織,一星至五星同盟會員的進階。如果把同盟會看成一個公司,那麼這份《同盟會籌建綱要》便是一份VI推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