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比箭(2 / 2)

“咻。”

長孫恒安一直沒有對羅成失卻希望,自己的徒弟自己是知道有多少斤兩的。如今羅成也用這一箭答複了長孫恒安。長孫恒安點了點頭,對這一箭很滿意。因為這一箭才像他們長孫家族的箭法。羅成這一箭雖然沒有一箭雙雕,但是卻是一箭雙鴿。全場雷動,掌聲和叫好的聲音頓時喧囂起來。

對手見此,也不得不佩服羅成。這一箭不論在時間還是技術上都把握的很好。一箭雙鴿,這可以和長孫晟大人當年的一箭雙雕比試一翻。做為箭術高手,對於箭法上的造詣非凡的長孫家族自然是如雷貫耳的。那也就自然知道箭驚突厥的長孫晟大人。如今他對羅藝所說的:羅成弓箭師從長孫一脈的說法終於相信了。

羅藝見羅成一箭雙鴿,對長孫說道:“以前就聽說你的父親長孫晟大人在出使突厥的時候就曾一箭雙雕,被突厥人稱為哲別,乃奉為上賓。不想今日成兒在恒安兄的教導下也有此本領,看來長孫一族的箭術的確是武林一絕呀!”

是的,在隋王朝還沒有建立的時候,長孫晟奉北周皇帝宇文招的旨意出使突厥,那時的突厥兵強馬壯,遠非動蕩不安的中原可以比擬的。長孫晟出使突厥就是要化解突厥哪顆不安分的心。在一次狩獵中,長孫晟在突厥人的麵前展示了一箭雙雕的絕技。深的突厥可汗的敬重。

曆有載: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即攝圖)求婚於北周,周宣帝以趙王宇文招之女許之。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並精選驍勇之士充為使者。因此長孫晟被派遣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缽略可汗處。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缽略可汗多輕視不禮,卻獨喜愛長孫晟,並常與長孫晟遊獵,以至長孫晟留住其處竟達一年之久。一次出遊,遇二雕飛而爭肉,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並說:“請射取之”(《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晟馳馬而奔,正遇雙雕相攫,遂一箭而貫雙雕。沙缽略可汗大喜,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當時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號突利設)甚得眾心,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從此,長孫晟在突厥乘遊獵之機,察知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長孫晟歸來後,楊堅已為北周丞相,長孫晟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遂將長孫晟遷為奉車都尉。

羅成的這一箭雙鴿不僅是完成了九隻鴿子的任務,還挽回了射丟的第一隻箭。在羅成一箭雙雕的同時,對手手中的箭也射向了在校場四處奔跑的野兔。

現在剩下就隻有三隻野兔,由於野兔是以一分計算的,那就是說現在比試才真正開始。三隻兔子,他們二人手中都還有兩隻箭。這兩隻箭都要射中兔子。隻有射中兩隻才能取得勝利。

“咻~”二人的箭矢發出的破空之聲同時響起。同時命中各自的目標。

現在剩下的就隻有一隻野兔了,也是決勝的一隻野兔。

羅成的對手早以搭弓在手,羅成有些緊張,不過好在那兔子行到一陡坡處,身形剛好被遮住。

對手見羅成在等待最好的機會。想到羅成高超的箭技後,終於射出了手中的箭矢,他有信心這一箭射穿麵前那堆沙土坡。羅成見了,知道是不待我。可是就如此告負實在太過不甘。

就在惱恨自己為何不早一步射出弓箭的時候,突然想道。

突然想到,剛才自己射失的哪一箭,那一箭雖然射失,但是因為威力卻遠遠高於以往自己射出的每一箭。

是什麼原因讓那一箭射速如此之快,威力如此之大?羅成一下就想了個通透。原因就是抖動,因為雙手馴馬時用力過度帶來的抖動。

這一思考隻是電光之間,想明白之後,羅成在也不猶豫,果斷的射出手中的箭矢。

這一箭瞬時便追上了對手的箭矢。

接著把對手的箭矢從中破開,在穿過沙堆,濺起一堆血花。

羅成笑了。

(我想各位看這幾章都看煩了,老是比來比去的,,我看了也是這樣的感覺,所以這是最後的一場比試了!其實可以寫做兩章,這樣才能把那種激烈的場麵寫出來,不過我也寫的疲了。考核就到這裏結束吧。馬上就要寫第二卷了。感覺還不錯。第二卷卷名預告:《太行山》。故事內容:你想想我會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