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有一次,一個士兵給拿破侖送信。盡管敵人在前麵設有重重關卡,而且他的腿又受了傷,但是,他中途硬是沒有休息,三天三夜還滴水未沾,加快速度提前把信送到了拿破侖的手中。當趕到拿破侖麵前時,由於過度的勞累,士兵騎的馬跌倒在地,一命嗚呼了,士兵也暈倒在了地上。當他醒來後,就立即把信交到了拿破侖的手中,拿破侖看完後又起草了一封信,並讓他轉送回去,並吩咐他騎上自己的戰馬,快速把信送到。

當士兵看到那匹裝飾得無比華麗的駿馬時,他便對拿破侖說:“將軍,這樣不行,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實在不配騎這匹華麗而又強壯的駿馬。”

拿破侖卻回答他道:“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充滿責任感的法蘭西戰士不配享有的。從此以後,這匹駿馬就永遠屬於你了。”最後,拿破侖還是堅持把自己那匹心愛的坐騎,送給了這名士兵。這位士兵騎上駿馬,在眾人尊敬的目光下,又一次出發了。

一名士兵既然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堅守自己的職責,同樣,一名負責任的員工也應當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無論何時都要提醒自己:責任至高無上,不要忘記和懈怠自己的責任。

責任可以給一個人帶來至高無上的尊嚴和榮譽。有很多人曾自以為自己的地位低微,所有的成就都不屬於自己,種種榮譽自己也不能得到。正是在這種觀念的驅動下,才令他們失掉了本應有的責任感。

責任應該是至高無上,一個人的職務無論大小、地位無論高低,都應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可以想象的到,隻要能夠在自己的位置上,真正領會到“責任的至高無上”,領會到責任的重要性,充分盡職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樣的職員或早或晚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責任既是一種崇高的職業道德,也是一項重要的心靈法則。一旦肩負起責任,就會立刻成為性格的組成部分,就會具有穩定性,讓人能自覺、主動、積極地盡職盡責。當一個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時,他就會產生滿意的、愉快的情感。但是,如果他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則會深感內疚和不安。可以說,有了責任心,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體現。因為,責任高於一切!

敬業能夠贏得更多機遇

敢於承擔責任的人,身處任何地方,都比別人容易脫穎而出。

——戴爾 卡耐基

一名優秀員工身上所必備的品質,就是敬業。“敬業”兩個字的內容很廣,勤奮、忠誠、服從、紀律、責任、關注等都涵蓋於其中。一個人如果敬業,那麼他就會變成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可以被委派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失業。

其實,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其知識水平占20%,專業技能占40%,而另外的40%就是責任。這裏40%的責任,就是一個人的敬業精神,也可以和我們一直強調的“主人翁精神”劃等號。

一般情況下,初涉職場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事是為了老板,是在為老板掙錢。其實,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你的老板不掙錢,你又怎麼可能在這家公司繼續待下去呢?但也有些人認為,反正是在為別人幹活,能混就混,公司虧了也不用我來承擔責任,有時甚至還會扯老板的後腿。實際上,這樣做對老板、對自己都沒有絲毫的好處。

事實證明,敬業的人能夠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就是你“向上發展的階梯”。就算以後自己更換了工作,從事不同的職業,豐富的經驗和好的工作方法也必會為你帶來強有力的幫助,你所從事的任何行業都會極容易獲得成功。

敬業,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職業。如果一個人以一種虔誠的心靈對待職業,甚至對自己職業也有一種敬畏的責任感,他就已經具有敬業精神。

工作是人的需要,人的天職,這就像蜜蜂的天職是采花造蜜,貓的天職是抓捕老鼠,蜘蛛的天職是張網捕蟲一樣。人,作為萬物的靈長、天地的精華,同樣也具有他與生俱來的職責和功能。人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與安排。

在德語中職業一詞是beruf,這個詞含有“職業、天職”的意思;英語中職業一詞是calling,含有“召喚”的意思。所以在現代西方人的理解中,職業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喚、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務。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著名雕塑家、畫家米開朗琪羅,他的作品數量龐大、氣勢雄偉,張揚出蓬勃有力的人體和靈魂的力量。米開朗琪羅選擇藝術並創作了那些名垂青史的作品,並不是因為他害怕脾氣暴躁的教宗朱利阿斯二世,更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他時刻受到藝術的感召,將藝術創作視為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事情。我們或許永遠也成不了米開朗琪羅,但是我們可以擁有和他相同的對工作的熱愛。

天職的觀念會使你的職業具有神聖感和使命感,也會使你的生命信仰與工作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隻有將你的職業視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業的本質。

曾有人問英國哲學家杜曼先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他回答說:“喜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時間再長、再累,你也不覺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遊戲。”

美國偉大的哲人愛默生也說過類似的話:“每個熱愛自己工作的人,都可以獲得成功。”無論你所從事的是什麼職業,也無論你現在身居何方,都不要認為自己僅僅是在為老板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努力工作的最終受益者是老板,那麼你就犯了一個大錯誤。

每個人在工作的過程中,同時也是一個提升自我的過程。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完善自我,則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會掉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更確切一點,就是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而不能給老板帶來效益的員工,在公司裏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如果你能夠認識到,做這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工作,那麼你將會發現工作中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這些無形的資產,其價值是無法衡量的,最終受益者將是你自己。把工作當成是在為自己打工,這種人永遠不用擔心會失業。積極、敬業並不僅僅有利於公司和老板,其實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你自己。

一個隨時以公司利益為重的人,必然是個敬業的人,也是一個不光為別人打工,同時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工作的人。當你在為公司努力工作時,公司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在此便畫上了等號。所以,成功的起點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優秀的員工都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榮耀和欣慰。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喬 吉拉德,在被問及怎樣成為一名好的推銷員時,他是這樣說的:“要熱愛自己的職業。”

他接著做進一步地解釋說:“不要把工作看成是別人強加於你的負擔,雖然是在打工,但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隻要是你自己喜歡,就算你是挖地溝的,別人又關什麼事呢?”

他曾問過一位神情沮喪的人是做什麼的,那人回答說自己是名推銷員。吉拉德馬上告誡對方說:“推銷員怎麼可能有你這樣的心態呢?如果你是醫生,那麼你的病人肯定會遭殃的。”世界上汽車推銷商的平均銷售記錄是每周賣出7輛,而吉拉德平均每天賣出去6輛。

1963年,25歲的吉拉德,因為從事建築生意失敗,身上背負著巨額的債務,幾乎走投無路。後來他隻有改行,去賣汽車。剛開始時他並沒有把推銷員這份工作放在眼裏,隻是將之當作養家糊口的一種手段。

當他經過努力,賣掉了第一輛汽車後,他內心的想法就完全發生了改變。他撣撣身上的灰塵,對自己說:“就這樣,好好地幹,你一定會東山再起的!”從那以後,吉拉德把心思全用在了工作上。用廢寢忘食一詞,來形容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一點不為過。有一次,妻子打來電話,說他們的小兒子住進了醫院,讓他趕快過去。當吉拉德匆忙換下工作服準備離開時,一位顧客找上門來,說剛買的汽車刹車不好使,要求他盡快給調一下。吉拉德二話沒說,立即又換上工作服鑽進了車底,一幹就是幾個小時。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到醫院時,妻子已經摟著兒子進入了夢鄉。他沒有驚動他們母子,隻是在病房的牆角蹲了一夜,第二天便又早早地去上班了。就在吉拉德一個月沒有賣出一輛汽車時候,他也沒有失望,多年的經驗和教訓告訴他,所有的工作都會有難度,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一遇到問題就縮頭退讓,或者一次接一次地跳槽,情況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

他常把對待工作的責任感,形容成一個人種下一棵樹,從種下去開始,隻要體精心嗬護,傾注你的熱情,該澆水時澆水,該剪枝時剪枝,到它慢慢長大時,它就會給你回報。

作為一名汽車推銷員的吉拉德,種下的樹苗早已長成參天大樹,並給他帶來無窮的財富。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窮人”。認真地探討一下,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隻要是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養成了一種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他們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去做任何事,隻有在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被動地去工作,嚴重的缺乏責任心。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責任感,沒有把公司的任務當做是自己的,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獲得更好地機遇。

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30%是靠他的專業技術,70%是靠他的工作效率。

——戴爾 卡耐基

IBM在1992年虧損高達49.7億美元,是美國公司曆史上最大的財務損失。汀業界的“藍色巨人”曾一度快速沉沒,可在1999年4月22日,IBM報告其一季度的利潤超出預計,上漲42%。是郭士納拯救了IBM。

郭士納用了4年多一點的時間,在IBM這家好像行將就木、每年虧損幾十億美元的公司創造了奇跡,在那4年時間裏,郭士納精簡了臃腫的官僚體係,找到了各種辦法來削減成本,使公司的開支符合預算,他比人們預想的要快得多地使公司扭虧為盈,用事實證明了他確實是美國業界裏使公司起死回生的最偉大的行家之一。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郭士納是一個高效率利用時間、不愛浪費時間的人。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時間,他一直用最快的辦事方法做事。如果有人想阻礙他辦完一件事,那麼他會想辦法排除幹擾,不被他們左右。在他看來,那些浪費時間的人就是葬送一家企業的人。

郭士納說:“我們決策的時間還是很長,我們還是在各種大型委員會裏空談太多。我們仍舊過於偏重研究,並且在整個公司,我們沒有統一認同的緊迫感。同曆史上其他時期相比,今天的勝利屬於快捷者。行動迅速也許要比洞察力強更高一籌。我不主張無的放矢的莽撞。我主張以‘今天就做好’的精神來推動各項計劃活動的進行。我們需要給IBM注入大劑量的建設性急躁情緒。”

郭士納上任之前的IBM會議,雖然氣氛愉快,但效果不好。郭士納主持的會議氣氛一點也不融洽。他在見某人之前幾乎總是要求有書麵報告,要確認事實,並允許他省掉開場白,立即談手頭的問題。對習慣於躲避問題而現在卻焦頭爛額的IBM雇員來說,想到跟郭士納見麵都會發怵。

IBM前資深副總裁吉姆 卡納維諾評論:“在過去,你在公司坐下開會,覺得好像決策已經做出。而在郭士納這裏卻不一樣。他要開會就希望做決策。如果他有足夠的事實,他就會做決策。他來開會並不帶著事先想好的主意。會議更短,規模也小多了。在過去,如果在下麵三級的某人有情況要報告,那麼他的上麵兩級領導就必須參加會議。郭士納改變了這一切。開始時人們很難適應,大家都疑慮重重,但後來習慣了郭士納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