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酸甜苦辣總關情(1 / 1)

劉鳴泰

李曉平同誌的雜文集《湘江絮語》即將出版,囑我為之作序,得以先睹為快。《絮語》積作者幾年之心血,有雜感、雜談、雜論、隨筆,共60篇,洋洋灑灑十幾萬字,我竟一氣讀完,毫無倦意。掩卷細思,感受頗多,提筆記之,代以為序。

鮮明的主題,是李曉平同誌雜文的一個顯著特點。縱觀《絮語》各篇,或談貓說狗,或議吃道行,或品物評政,或引古論今,無不有感而發,揭微顯隱,痛下針砭,激濁揚清,療救病者。又往往從小處入筆,向深開掘,力求作品具有較深的內涵和積極的意蘊,向昏憒者大喝一聲,為世人“提個醒兒”,對時弊以辛辣抨擊、諷刺,給新生進步的事業以熱情支持、頌揚。

識烈的愛憎,是李晚平同誌雜文的又一特征。文學重情,無情則沒有詩歌小說和戲劇。雜文亦重情,重的是愛憎之情。李曉平同誌正是力求把他對人民、對世上美好事物深切的愛,對腐敗、對社會惡習弊病痛徹的恨,傾注於他的雜文之中,使他的作品具有情的魅力,感的衝擊。在調侃中涵愛恨,於議論處見真情。

樸實的文風,是李曉平同誌雜文的另一可貴之處。大凡作文,有四種文風;一曰深入深出,二曰淺入淺出,三曰淺入深出,四曰深入淺出。深入深出者雖內涵深刻,卻難以為人理解和接受;淺入淺出者內容形式皆為一杯白水,淡然無味;淺入深出者故弄玄虛,更顯淺薄;唯深入淺出者深得作文之要旨。將深刻的思想旨理,於通俗淺顯中道出,這才是最好的文風。李曉平同誌的雜文,努力學習和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文風。他力戒浮華,務求本色,文字質樸、雋永,喃喃絮語,娓娓道來,如拉家常,如“侃大山”,藏崢嶸於平淡,寓辛辣於談笑,且無假話、大話、空話、套話。讀來樸實、清新、通俗、活潑,實為可貴。

李曉平同誌勤奮好思,工作之餘,常以雜文為樂,幾乎至入迷,並常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勉勵自己,要求自己,這種情懷和毅力,尤堪讚賞。希望他能持之以恒,筆耕不掇,反複磨勵,努力提高,用他的心和口寫出更多更好的雜文,針砭時弊,倡導新風,以警病者,以勵世人。

1993年8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