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危機(四)(2 / 2)

結果可想而知,不但丁哲、王爵被判有罪,刑部所有參與此案的官員全部都被牽連。這下很多朝廷官員就不同意了,紛紛上疏抗辯。這個時候皇上應該已經明白了這個案子的政治屬性了。朱佑樘做了這些年的皇帝也學聰明了,沒有同意錦衣衛的審理結果,而是將此案升級了,移交三法司會審(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會審的官員覺得要理清此案必須先找到吳能的女兒滿倉兒,就派人去周皇親家傳喚。這怎麼可能傳喚得到?周家根本就沒有買滿倉兒,想交也交不出來。

就因為這個“關鍵人物”無法到場,這個案子竟然被拖了三個多月。其實把周彧和張媼以及相關樂戶叫到堂上一對質,當年滿倉兒到底被賣到了什麼地方就一清二楚了。三法司的官員們就這麼蠢,想不到這一點麼?no!no!no!,就你聰明,古人都是笨蛋。

實際上他們不是蠢,是太聰明了。理清此案一點都不難,幾個樂戶根本就沒有抵抗三法司審理的膽量和能力。難的是應該給出什麼樣的結果。

這就是官場啊,結果一出東廠和文官們必然開戰。如果案件結果不利東廠,文官們勢必會彈劾東廠誣陷忠良,並借機要求皇上裁撤東廠或者削減東廠的權力(例如司法權)。但是東廠身後的皇帝會同意麼?

如果案件結果不利刑部,東廠自然也會借機整治一大批文官。三法司的參審官員們也會成為文官集團的敵人。所以會審官員是在故意找借口不判案,一是觀望,二是找機會推掉這個燙手山芋。最終因案件久拖不決,朱佑樘大為不滿,傳旨將此案升級為最高規格的各部院“廷訊”。

這個“廷訊”就是明朝的九卿會審,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禦史、通政使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共同審理。

《大明時報》對這個案子已經連續跟蹤報道了四期,本報通訊員門角落裏大阿爹采訪報道:“城東樂坊街吳阿四言:“當今的朝中官員全是笨蛋,這樣的案件隻要把涉事主當麵對質,就能水落石出,硬是久拖不決,妄食朝廷糧賦也。”又有林秀才道言:“這個案件看似簡單,牽涉麵卻廣,現在已不是滿倉兒被騙賣入青樓,而是有民狀告刑部官員,連皇上也不得不起用“廷訊”了,可見這裏麵的水很深,作為吾等讀書人。要為民請命了。”

另據本報通訊員老實人報道:“當朝平安伯早就成書說道,對當前的賣兒鬻女陋習要改之,婦女的地位要提高,才能國家民主,大明興旺,要保障女子在種族、性別、財產上與男子平等及婚姻自由。要消除重男輕女,歧視、玩弄、殘害婦女的傳統偏見和習慣勢力,不束胸、不纏足。實現兩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家庭各個方麵的平等。這不是笑話,而是吾輩為子孫後代當前要去做的一件大事。”

西北烏梁爾海,巴彥阼爾什拉其,阿爾斯楞遵照公上纓的吩咐,帶領手下二十六騎在小樹林口搭建一個臨時駐地,用碗口粗的樹木,疊加起來一米多高,阻擋防止韃靼騎兵的衝殺,又在裏麵在幾棵樹木中間,架空搭建了幾處樹上平台,可藏弓弩手。

平安府的六名護衛在馬車邊上也在構築防禦工時,二人一組,分成了三個火槍射擊點,二位隨身侍女護衛分別站立在公上纓及香冬小姐身邊,看來一場惡戰是免不了,公上纓沒有聽從阿爾斯楞撤退是因為很明白,麵對韃靼的遊騎來襲,根本逃不掉,距離最近的兵站有六十公裏,如果扔掉輜重馬車,策馬狂奔也要跑一夜,因為要繞過烏審照才能到達圖克,從烏審照去往圖克,剩下的一半路隻有一條小道可行,兩邊都是亂石斷坡,隻能牽馬行走。

如果留下來,用眼前這一片小樹林做掩護,韃靼遊騎也不敢冒然進攻,因為不知道裏麵藏著多少兵力,可以一搏,說不定還能打退掉這一波遊騎,最大的底氣是馬車上還有一門虎凳小炮,長不及一米,口徑卻有十一公分,可用定裝實彈,也能用散彈,是近距離對付騎兵的利器,最大射程用實心彈能打三百米,散彈能打一百米。因重量隻有幾十公斤,現已大批裝備,一個小旗營就配一門這樣的小炮。因放在地上如虎趴著的之勢,又如像一隻小木凳子而得名虎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