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從紐約回國加入中國證監會的第二年,我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組織了麵向全校的資本市場係列講座,有很多來自各個院係的同學參加。2005年開始,受劉鴻儒老師的委托,我在五道口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院組織一年一度的《資本市場實務》課程,邀請證監會的一些同事和業界人士為學生介紹資本市場的最新發展情況。我們建議學院將講座也開放給外校的學生,學院很配合,很多周邊高校的學生都趕來聽講。最近的幾年,我們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高校舉辦了類似的係列講座,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歡迎。

為什麼要組織這樣的講座呢?我記得我們上大學的時候,20世紀80年代,學校裏經常舉辦一些講座,有些講座人山人海,隻能在後麵擠著聽到一句半句,即便如此,對當時的自己啟發還是很大的,有些觀點很多年後還能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受到一套書的影響,叫“走向未來叢書”,對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開闊眼界,包括後來很多人出國留學都影響很大。所以,我們組織這樣一個係列講座,麵向今天的大學生,第一個原因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了解經濟和金融方麵最新的發展。2009年,我們將一部分的講座編輯成《資本市場:中國經濟的鋒刃》一書出版,這樣,希望不隻是對北京的學生,對外地沒有機會來聽講座的學生也能夠有所幫助。

另外一個原因,現在對金融、資本市場感興趣的學生很多,將來也可能會從事這個行業,但是這個行業對他們還很遙遠,有很強的神秘感。記得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芝加哥大學讀MBA,那時候很想去華爾街工作,但是覺得華爾街非常遙遠,後來真進去了,感覺也沒有那麼神秘。所以我邀請了一些行業裏第一線的、比較有實務經驗的專家,請他們過來跟大家麵對麵地進行交流,這樣,大家可以知道金融、資本市場、投資銀行並沒有那麼神秘,與大家每天思考、每天學習是一樣的。

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的崛起,需要強大的資本市場的支持,而國家和國家之間金融實力的競爭,從根本上競爭的是人才。我曾在2010年的元旦收到過一封電郵,是一位在香港的國際投行工作的年輕人發來的,他說正是在8年前參加了我們在清華組織的資本市場係列講座,才下決心轉學了經濟和金融專業,所以發個郵件表示感謝。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持續的努力,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金融人才的培養起到一點推動作用。

2012年的資本市場實務係列講座,得到了方方麵麵的支持。首先,要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別是蔡洪濱院長和他的同事們,精心組織了每一次講座並將講座開放給所有的高校同學。其次,要特別感謝十幾位講座嘉賓,他們不僅呈現了精彩的十幾場演講,還在最後文字稿的整理階段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他們中有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中國證監會的姚剛副主席和薑洋副主席、中信證券的王東明董事長、中金公司的楚鋼董事總經理、德意誌銀行的馬駿董事總經理、富國基金的竇玉明總經理、鼎暉投資的吳尚誌董事長、弘毅投資的趙令歡總裁、北極光創投的創始人之一鄧鋒先生、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陳鴻橋副總經理,以及曾任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的張化橋先生。還需要特別感謝中國證監會郭樹清主席,他不僅委派了姚剛副主席和薑洋副主席前來講座,而且還欣然同意將他在“2012年陸家嘴論壇”的演講作為本書的序言。當然,還要特別感謝所有參加講座的同學們,沒有他們的參與,講座的成功舉辦和本書的出版都是不可能的。

在本書的編輯整理過程中,中信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季紅女士、編輯許誌女士,為本書的成稿付出了大量的勞動;我在證監會研究中心的劉彬、陳倩和趙菊峰三位同事,幫助完成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傅仰鵬、楊樂、楊昊辰、孫麗思、鄧童卉、宋敏敏、胡金戈、李理等同學,為書稿做了初期的校對工作,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祁斌

201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