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戴汝潛人們都在預言漢字將為21世紀的人類文明做出突出的貢獻,但是,要實現這個預言,必須解決兩個基本問題。
1.掃除國內中、青、少年文盲;
2.讓更多的外國人識漢字。
因此,如何識漢字,識好漢字便是我們麵臨的第一位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預言都要落空。值得慶幸的是,小學語文教育家們創造了近20種識漢字的方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而為我們解決上述兩個基本問題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性條件。不過,運用識字法識漢字一般隻能解決現代常用字,僅占全部漢字的十分之一左右。更多的漢字的學習,不能單靠識字法完成,而是要借助字典、詞典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自學習得。因此,與識字研究相同步,必須為識字者研究設計一種操作簡捷的漢字檢字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
一、漢字檢字方法的現狀
常見的漢字字典檢字方法一般說來可以認為有五種。即:1.部首檢字法2.四龜號碼檢字法1音序檢字法4筆劃檢字法5計算機編碼檢字法
上述五種基本方法雖然各自成體係,並且各有其優點,為漢字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不可否認它們也分別存在著不足,有的則帶有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病。長此下去,不僅要拖“掃盲的後腿”和“現代化的後腿”,而且也不利於向世界廣為傳播漢字文化。
部首檢字法是先人主要依據漢字的“形”的特征進行漢字分類的產物。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由《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的1979年版《辭海》為例,文中指出部首調整是由舊《辭海》214部首調整為該書使用的250個。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版),盡管它是中等普及型詞典。其中部首檢字表中也采用了188個之多。這麼多部首以及關於繁雜部首的使用說明,不要說國外識字者難以掌握,就是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國人也知之不多,不難想象這對於普及漢字文化有多麼不便。
這就是部檢字法的三大弊病:一多二雜三無序。所有部首檢字法都附加了許多條款,例如:有的字典規定“一般位置沒有部首的,查中坐;中坐沒有部首的,查左上角。”又說具有幾個部首的,按照下列次序確定部首:(其中列了七條之多)其第六、七款規定:在同一部位有多筆和少筆幾種部首互相迭合的,取多筆部首,不取少筆部首(如:章字,有部首、立音四種,取音部、單筆部首和部首都有的,取複筆部首,不取單筆部首,(如舊字,日兩種,取日部)。可以看出這是十分繁瑣的,操作十分不便。
規定本身有些也沒有什麼道理,呈無序狀態,有時字典則規定有些字分收在幾個部首內,如“右”字,分別收入十部,口部。”或者幹脆附一個“難查字筆劃索引”,看來字典編者自己也犯難!何況“學子”,“洋人”比如:我們從難查字“巽”字,查“已”部,無;查“共”部,無;結果竟是“八”部,實在令人費解,因為它不符合任何規則。所以,漢字要易識,則要易檢索;要走向世界,必須解決部首的序化知題,有序化才能簡化,便捷!不識漢字者才能借助字典識漢字。
近代,終於有人注意到漢字查字的序化問題,這便是王雲五首創四角號碼檢字法,應當說這是很了不起的突破。然而,遺憾的是,這種方法掌握起來繁鎖,由於檢字要經過“析角”,“編碼”,“查碼”三步。必須經過由“字一析角編碼一形”的三次轉換。效率也是十分低的,終難普及。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頒布了新的漢語拚音方案,於是,出現了音序檢字法,借助於字母的順序,按1332個音節將漢字重新分類。凡是熟悉了漢語拚音的人便可以依序迅速檢字,顯示了自己的優勢。但是,由於它脫離開漢字字音與“形義”有機統一的特點,僅隻依附於“音”而暴露了它的弱點。即由於我國幅員遼闊,鄉音,方言甚多,同一個字會有許許多多種發音,隻有先掌握普通話的正確發音才能夠用此法檢字,當然,給那些本來不會正確發漢語語音的外國人學漢字更增添了不便。因此,字典不能單獨使用音序檢字法,因為,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於讀不出音,或讀不出正音,則不能正確使用拚音方案,便仍查不出字來。
至於筆劃檢字,由於根本沒有反映出漢字音形義的特征,僅落筆次數,那麼,相同筆劃的字甚多,使用十分不便,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解決漢字輸入的探索中,又出現了新的便於計算機輸入的檢字法,這些方法大多數都采用了音序法和音序與字形結合的方法,其基礎一是音序檢字法;另外,則是從漢字字形的特點出發,按照“橫、豎、撇、捺、折”的基本筆劃和“字根”為基礎的“拆字法”,這種方法種類繁多,以至無序可講,由於隻注意適應計算機語言,越來越多地出現置漢字固有的組字規律於不顧的傾向。這些方法均難以用於字典檢字。因此,必須改革現有的檢字方法,以適應漢字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最優漢字檢字方法設計原則
改革漢字的檢字方法的關鍵是進一步實現部首檢字的序化,為此,必須遵循下列基本原則,即:①科學繼承原則;②係統功能原則;③時代特征原則;④操作簡捷原則。
首先,文字是人們用來表達思維和傳播信息的工具符號。作為人們的思維表達工具,文字符號應以其與思維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和使用方便為最佳選擇。人們越是把文字作為抽象的工具符號,其與人們的思維活動的實際便越是分離,使用起來越是不便,拚音文字弊病就在這裏。在這方麵,漢文字“音”、“形”、“義”統一的特點,表明其與思維規律具有天然的一致性,遠遠優於其他文字;其二,作為社會信息的傳播工具,文字符號則應以其最大限度的信息容量和內含信息的準確為最佳選擇。漢文字由於它使用音節四聲之法和特有的組詞規律等原因,使其具有其他文字無法相比的信息優勢。正因為如此,漢文字具有極大的同化外來文化的潛在力量。曆史上漢民族從來沒有被外來民族所征服,相反,外來文化卻常常被漢文化所同化,漢文字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當然,這並不是說漢文字一切都好,事實上,要做到思維的一致性與使用便捷的統一,信息容量大與表達信息準確性的統一是十分不易的,也還有一係列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繼承發揚漢文字的優秀文化傳統,脫離這個傳統的設想都是割斷曆史的。所以要采取科學繼承的原則,這正是我們探索最優漢字檢字方法的第一設計原則。漢文字的成字規律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它是由“音”、“形”、“義”三個子係統構成的。它是一個綜合人的多種感官作用的、發揮整體功能的文字係統,這也是世界上大多數文字體係無可比擬的。
因此,漢文字的普及也好、發展也好、改革也好都必須自覺地服從這個係統特征,立足於發揮係統的整體功能,而不是某個方麵的功能。集“音”、“形”、“義”三個優勢於一體,才有最優係統功能,檢字法也是如此。音序法隻有一方麵優勢,不能反映漢文字另兩個方麵的優勢,所以不可能單獨使用。部首法排斥音序而又沒能妥善地解決有序狀態,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知道,一個係統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序,有序才能比較,比較才能選優,有序是現代思維的本質特征之一。
如何使部首檢字呈最佳成序狀態,使之與音序法相輔相成,才能構成最佳檢字係統。從而,知字形可檢其正音、知正音可查其正字。片麵地囿於某一側麵,而排斥另一側麵都是不符合漢字成字規律的,也不符合現代係統觀。因此,我們說現在麵臨的是部首檢字法的序化問題,無序或序化不完備都不能再映文字係統本身的優越性,也決不會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的人的思維有序化的進步。所以,我們強調檢字法設計的係統功能原則。
漢文字發展曆史源遠流長,它從象形文字,甲骨文字發展到以後的篆、隸、草、行、楷和現代印刷體,都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社會發展的印記,都不可避免地反映當時社會曆史條件下的人的思維發展水平和特點,因而漢字的沿革必然帶有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這是曆史的事實,我們應當認識這個規律,自覺地運用這一規律,才能使漢文字適應社會發展之需,體現人的思維發展和信息交流的時代特征。研究並把握好時代特征不僅是我們運用漢字成熟的標誌,同時也是發掘漢字無限生命力的必然。
“國粹”之所以具有永恒的價值,就是因為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不斷地增強漢文字的活力是充分發揮其功能的基本保證。要不要增強活力,如何增強活力,這是世界上各種文字麵臨著的問題,當文字自身體係不足以解決這個矛盾的時候,於是便有“外來語”出現,當外來語達到絕對優勢的時候,自身文字體係便走向滅亡。但是,由於漢字具有的無限的再造活力,因此不存在這種消亡危機,所以才無比珍貴。但這並不等於它“不需要注入時代氣息和新的活力”。當然,漢字檢字法也是要具有時代特征原則。今天,漢字麵臨的時代特征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是普及漢字,是漢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