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知精神
知識經濟時代也就是運用智慧成功的時代。智慧來源於哪裏?來源於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一個善變大師永遠不會停止對知識的渴求,他的求知欲望比一般人更強烈,他學習的範圍更廣,學習的效率更高。他們的學習主要是從工作需要、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力求學以致用,實效性強,不同於一般校園裏灌輸式的學習,也不同於休閑娛樂方麵的瀏覽,更多的是側重於研究性。作為有誌於成就大事業,開創自己經營領域的人一般需要學習以下幾個方麵的知識:
△基礎知識。這方麵知識的獲取和一般人一樣主要來源於學校裏老師的教授,包括一些閱讀、寫作、數學計算、天文、地理、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及專科知識等,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這些知識不一定要求非常深,但需要特別廣,在實際生活中能廣泛運用,如學習新知識需要閱讀能力,寫報告、擬計劃等需要寫作能力,搞經營、核算成本就需要基本的運算能力,哲學、邏輯學、心理學是培養自己思維分析、推理判斷、預測能力的基礎,另外熟悉一些天文、地理、曆史等方麵的知識可以開闊視野、鑒古知今等,這些知識的需求量一般受過中等教育的人都可以滿足現實的需要,當然越多越深越好,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豐富和補充。
△業務知識。經營就是在一定領域內從事商業活動,不同的商業活動需要不同的業務知識。這些業務知識是在這個領域內立足的資本。比如你是搞證券經營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金融知識,到證券所你會不知所措,你有誌於計算機軟件開發,如果不具備計算機操作運用,就談不上開發,你從事圖書出版,如果對發行環節不熟悉,那麼你的書很難暢銷。我說這些淺顯的道理似乎有些多餘。總之,不管你從事哪一領域的經營活動,你必須具備那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經驗。如果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什麼專業特長,那麼最好選擇一個與你自己興趣一致的專業,並且有一定的發揮優勢,然後再伺機而動。
△通訊聯絡知識。信息時代是以信息交換為基礎的,如果你想及時掌握最新消息,最早發現商機,調集各方麵的力量快速取勝,那麼現代化設備的運用能力必不可少,你必須熟悉最先進的通訊聯絡知識。
通過多方麵的通訊手段你必須知道它們的使用方法,熟悉它們的操作流程,以便快速獲得各方麵的資訊,有助於決策和行動。
△社交禮儀知識。成功社交是贏得變化優勢的主要方式,為了不同的需求你需要出入不同的社交場合,在那裏你的言談舉止、禮儀風度都反映出你的修養,要留給別人良好的印象,爭取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你很有必要學習社交禮儀方麵的知識,掌握一些交往技巧,為你的事業發展奠定人際基礎。
△營銷管理知識。善變大師一般都會成為一個領導人物,都會經營一份相對獨立的業務,管理一部分員工,因此需要他對市場變化和產品行銷有一定的把握,需要他對下屬有所了解,使他領導的團隊協作精神更強、工作效率更高,如果他具備了相當的營銷管理知識,那麼工作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2.創新精神
思維創新是善變大師出類拔萃的象征,在第二章我們已經討論了思維創新,這裏就不再贅述。
△觀念創新。觀念創新是突破傳統意識,標新立異的源泉。有時一個新觀念會創造一種新的消費潮流,發現一個新的商機。如果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就隻能在原有的框框內打轉,不可能有大的作為。沒有創新觀念就很難贏得善變大師的稱號。
△決策創新。如果具備了思維創新和觀念創新的根本意識,那麼他就會有一個新穎獨特的決策。決策創新,就是在綜合各方麵準確信息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深入分析,在聽取各方麵的意見之後,做出有利於事態發展的大膽決定,不畏保守勢力的反對,不怕外界的壓力,也不受傳統決策的影響。
△管理創新。形勢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原有的管理模式會出現諸多弊端,影響生產力的發展,甚至出現更多的內耗和浪費現象,這時就需要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地修整。不論從生產流程、質量管理、人事安排、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上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打破常規勢必會使各方麵矛盾激化,由於認識和觀念的不同有時也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創新管理,就是解決這些矛盾,克服阻力的過程。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善變大師總會力排眾議果斷實施新政策,以新的成果向傳統勢力證實管理創新的奇效。
△帶領團隊創新。一個善用集體智慧的人才可以成為善變大師,他不僅以自己的新思維、新觀念、新決策、新製度,身體力行,還會激發整個團隊的創造力,鼓勵團隊成員提出新意見、新方案及新的思維模式,然後通過自己的創新意識再進行檢驗,經過大家討論,作出新的決定,一般情況下,這種創新過程會更加保險,這種創新方案會更加完善,群策群力,一定會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3.無畏精神
大凡成功的人,特別是靠自己努力奮鬥而成功的人都具備一種大無畏的創業精神。他們不畏貧窮,不畏失敗,不畏傳統勢力的壓迫和反對,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聰明才智取得驚人的業績。無論在哪一種類型的財富評比結果中,你都不會發現有瞻前顧後、畏首畏腳、溜須拍馬之輩,因為他們很難走在時代的前麵,善變大師的無畏精神主要表現在:
△不畏貧窮。窮則思變,正是因為貧窮才會想到變化,但同樣站在貧窮的起點上,有些人把貧窮當做一種財富,在貧窮中鍛煉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錘煉自己的品格,發現自身的優勢,一步一步由低穀走向高峰;而有些人則把貧窮當做一種借口,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諸如家庭負擔重、沒有學習條件、沒有投資本錢、沒有人幫助等來掩飾自己的怯懦和拖延,在悲觀和抱怨中徘徊在貧困線上。善變大師當然屬於前者,他們不會把貧窮當做自己的枷鎖,而是看突破變化的根本動力。
△不畏挫折。貧窮的人會遇到挫折、富人也會受到挫折、不成功時會遇到挫折、有一定成就後也會遇到挫折,挫折就像影子一樣伴隨我們左右,防不勝防,人的成長總要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生存的挫折、情感的挫折、創業的挫折、商務經營的挫折、意外事故的挫折等不計其數,麵對這樣的挫折如何應對?是逃避,還是麵對,如果你處處逃避,我想你就沒有必要在這個世上生存,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數你不願意看到的事實。如果你經曆了挫折,並且戰勝了挫折,那麼你得到的不僅是戰勝挫折本身,而且還學到了戰勝挫折的本領,如此發展,挫折也會遠你而去。
△不畏壓力。人人都想成功,善變大師的創新意識和出類拔萃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他要向各方麵宣戰,而那些傳統勢力又想方設法把他壓下去維持原有的狀況,所以他總會麵臨各方麵的壓力,隻有不畏壓力、突破壓力,才能使自己的行為按照自己的意誌發展。這些壓力包括:
1.無知的壓力。
2.家庭的壓力。
3.親友的壓力。
4.同事、領導的壓力。
5.傳統觀念的壓力。
6.保守勢力的壓力。
7.競爭對手的壓力。
8.投資風險的壓力。
9.市場經營的壓力。
10.行業變化的壓力。
11.消費者需求的壓力。
這些壓力來自於方方麵麵,有來自於自身,有來自於外界;有正麵衝突也有旁敲側擊,有些會影響到工作生活,有些事關前途命運,要想成功就必須正視這些壓力,戰勝這些壓力,這是做善變大師的艱巨任務。
△不畏失敗。和挫折一樣失敗也像是人生發展的家常便飯,你必須不斷品嚐它的滋味,和挫折壓力的處理方法一樣,不能躲避它,隻能正視它、戰勝它,豐富你的人生經驗,才會在關鍵時刻正確處理,減少失敗的發生。關於失敗,我們在第三章裏有分析,你可以參閱,從失敗中發現成功機遇。
4.敬業精神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很少,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付出心血和汗水,無論從哪一個群體中你都會發現那些卓越的人士總有一種高度的敬業精神。他們會不知疲倦地工作,沒黑沒夜地處理著各種各樣的事務。正是這種敬業精神,使他們創造出非凡的業績,贏得眾人的尊敬和信賴,影響著一大批人為大家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比爾·蓋茨作為世界財富首腦,自始至終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每周工作時間達到90小時,時常在深夜或淩晨閱讀各部門呈上來的工作報告,向各級部門和員工發送電子郵件,即使在旅遊度假期間,也不忘記帶上手提電腦,打開郵件夾進行收發郵件,布置任務。他不僅自己是個工作不要命的人,而且在微軟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工作狂”,他們像比爾·蓋茨一樣廢寢忘食,忘我地工作,這也許就是微軟獨霸電腦軟件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