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形象意識,實施“領導形象戰略工程”
在塑造現代領導形象時,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形象意識,使他們既深刻認識到現代領導形象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組織的代表,自身形象是組織形象的化身,並且將自己的行動自覺納入到組織整體形象塑造的軌道上來,從而實行“領導形象戰略”。實行“領導形象戰略”,要求領導者塑造好自身形象,成為樹立組織形象,提高組織聲譽的模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者的形象是組織形象的集中體現,是組織形象的人格化表現。一個好的領導者,會帶出一大批優秀的員工隊伍,影響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地區。反之亦然,因此,領導者要自覺地把塑造形象的重擔挑起來,帶頭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科學文化知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模範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勤政廉政,推進兩個文明建設,促進工作人員思想、政治、文化素質和辦事效率的提高,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要建立一個能夠科學設計領導者形象的智囊團,對領導者在不同場合的形象,進行預先設計,以供領導者參考,盡力使領導者對組織形象的輸出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優化領導者素質,提高執政水平
各級領導幹部的素質好壞,執政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領導形象的優劣。沒有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高水平的領導執政能力,領導形象的塑造就隻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增強素質,提高政府執政水平,就成為政府形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增強領導幹部的素質,主要體現在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文化素質三個方麵。增強政治素質,就是要對各級領導者加強黨的宗旨和職業紀律、職業道德的教育,做到在工作中堅持原則而不濫用職權,樹立政治素質過硬的形象;增強業務素質,就是要使領導者能精通本職業務和相關專業知識,熟練運用各種領導藝術和方法,做到在工作中掌握政策準確,提供服務周到,樹立業務精湛的形象;增強文化素質,就是要使領導者能熟悉並掌握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政治、法律、管理、曆史、社會、財政、審計等學科知識,了解新興學科和學術新動態,鍛煉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樹立知識廣博的形象。同時,還要提高領導者的執政水平。主要體現在製定政策和進行決策兩個方麵。領導者各項政策的製定及決策的選擇必須進行充分論證和比較,盡可能多地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特別是社會公眾的利益要求,從而使政策製定和決策選擇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政策製定以後,還必須嚴格地執行。這樣,才能全麵提高領導執政水平,促使領導形象建設向縱深發展。
三、完善雙向溝通渠道,加強領導者與公眾的聯係
從根本上說,領導形象隻能是公眾認可的形象,良好的領導形象必須經過公眾的認可才能實現。而社會公眾能否認可領導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與公眾的雙向溝通。因此,通過有效形式加強領導者與公眾的溝通聯絡,就成為領導形象建設的重要環節。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尊重公眾,把完善傳播機製和疏通溝通渠道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傳播機製,就要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傳播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某一時期的工作目標和重點、重大的公務活動以及所麵臨的問題和困難,提高領導工作在公眾心目中的認知度、理解度,特別是要善於把握時機,采用多種多樣的傳播活動,如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政府廣告等方式,集文字、聲音和圖像於一體進行全方位立體傳播,讓公眾了解領導如何想和如何做,既吸引了公眾的注意、了解、認同和積極參與,又提高了領導施政的透明度;疏通溝通渠道,一要進一步發揮信訪渠道的作用。信訪工作程序應更加製度化、規範化。同時,信訪工作的形式應向多樣化發展,可采用首長電話、專項熱線、首長專郵等方式,或建立首長接待日等專訪接待製度,使公眾能與各級領導者直接溝通。二要深入公眾,進行實地考察。隻有經常深入基層,接觸群眾、了解民情、傾聽民意,才能為科學決策的製定和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三要建立健全社會協商對話製度。社會協商對話,除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民主黨派、各群眾團體等已有的協商對話渠道的作用外,為適應社會發展中新出現的利益階層的需要,應進一步開拓其他社會溝通渠道。對話形式除特邀的會議外,還可采用更為自由的公眾谘詢對話式,以吸引更多的公眾參政議政。此外,社會協商對話應加強其製度化,形成公開、穩定的社會溝通渠道,定期向公眾開放,使各種問題及時得到解決。這樣,才能使領導者與公眾的關係達到平衡和諧的狀態,促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製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