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馬列主義基本領導理論(2 / 3)

5.無產階級政黨要實現正確領導必須講究領導方法、領導藝術和重視領導作風

在這方麵,列寧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主要有:(1)從實際出發,重視調查研究。(2)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密切聯係群眾。(3)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敢的改正缺點和錯誤。(4)堅持說服教育的方法,反對強迫命令作風。(5)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工作重點。(6)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二、毛澤東、鄧小平的領導理論

(一)毛澤東的領導理論

作為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半個多世紀的傑出領導人,毛澤東不僅有著高超的領導藝術、豐富的領導經驗,而且他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領導思想。

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領導活動的根本宗旨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領導的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者是人民的公仆、勤務員,是教育者,是學生。社會主義社會領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不是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而是社會公仆與社會主人的關係。這是人類曆史上一種全新的領導關係。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黨的幹部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義務,而沒有高踞於群眾之上,謀取私利的任何特權。毛澤東諄諄告誡各級領導幹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2.實事求是是領導的基本原則

毛澤東認為,實事求是是領導的基本原則。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原則。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毛澤東就明確使用了實事求是這一概念,提出領導中國革命的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共產黨員應該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因為隻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第一次對實事求是作了精辟的界定,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把實事求是提高到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賦予了它以科學的含義和理論的形態,並把它作為黨的領導活動的基本原則而加以強調。認為在領導活動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必須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理論聯係實際,實踐是檢驗領導活動正確與否的唯一尺度。

3.決策、用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領導的基本職能

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的領導經驗時指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者既要科學決策,善於用人,又要會做思想政治工作。

(1)科學決策是領導的首要問題

領導活動實際上就是領導者決策和組織下屬落實決策的過程,決策是最實質的領導,一切領導活動都圍繞著它而發生發展。毛澤東指出:“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了解情況就是調查研究,認識世界,掌握政策就是製定政策、實施政策,改造世界。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是決策的基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在《古田會議決議》、《反對本本主義》等文章中毛澤東反複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發言權就是決策權,是決定性的發言權。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就失去了領導權。毛澤東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結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調查研究方法,如:開調查會、“解剖麻雀”(典型調查)、走馬看花與下馬看花以及“胸中有數”和“種試驗田”等方法。

(2)選才用人育人是領導者的重要職責

人才是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能否真正有效地、正確地選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領導活動成敗的關鍵。毛澤東曆來重視幹部的選拔、使用和培養,將其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首先,領導幹部是實現黨的領導的中堅力量。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其次,毛澤東認為,在幹部的選拔上,必須堅持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標準,以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實際工作能力來考察和選拔幹部。再次,毛澤東認為,在幹部的選拔使用上,必須堅持任人唯賢、五湖四海的路線。最後,使用幹部必須與培育幹部相結合。毛澤東曆來十分關心幹部的成長,強調不僅要善於識別幹部、使用幹部,而且還要關心、愛護、培育幹部。

(3)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無產階級革命進程的根本動力,但人民群眾不可能自發地產生革命意識和共產主義思想,因此對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黨的基本職責之一。早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又強調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群眾,它是辦好一切事情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人的思想精神境界的根本途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與思想政治工作發揮的巨大威力分不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重要優勢。

4.政策是領導的基本手段

毛澤東一直高度重視政策,認為政策是領導的基本手段,是實現黨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的主要工具和途徑,是領導和領導權的具體體現,沒有政策就沒有行動的準則,就無法實施有效的領導,無法實現黨的目標和綱領。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強調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誌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並且表現於行動的過程和歸宿。一個革命政黨的任何行動都是實行政策。不是實行正確的政策,就是實行錯誤的政策;不是自覺地,就是盲目地實行某種政策。”既然政策是黨的生命,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政策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正確性,重視政策的製定與執行。毛澤東指出,首先,黨的政策必須反映和代表人民的利益,領導決策的價值取向必須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其次,製定政策必須立足於客觀實際與科學分析。毛澤東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再次,要善於創造性地執行政策,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5.群眾路線是社會主義領導的基本方法

毛澤東高度重視領導方法問題,認為掌握科學的領導方法至關重要,並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的命題,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始終貫穿於領導活動的全過程,解決不同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毛澤東認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矛盾的基本方法,是群眾路線的方法。1943年,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又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群眾路線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麵:其一,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其二,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其三,領導骨幹和廣大群眾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