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區
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通過提供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進行區域功能劃分,為特殊兒童創設的分區活動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幹個區域,把特殊兒童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入這些區域,賦予每個區域不同的功能,突出區域功能的教育性和針對性,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幹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活動區的設置需要全麵考慮教育目標、兒童興趣、班級空間和兒童人數,根據特殊兒童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特殊學校為兒童創設的活動區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角色遊戲區
此區備有家具、餐具、洋娃娃、服飾等設備和材料,兒童在此可以進行超市、小吃店、美容院、娃娃家、銀行等角色遊戲,通過角色的扮演,幫助特殊兒童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社會性能力,積累社會經驗。
(二)科學/數學區
此區擁有動植物標本、魚缸及金魚、貝殼及石子、磁鐵、放大鏡、鉗子、天平、組合與計數材料,兒童可以利用各種材料進行按數取物、圖形寶寶歸類、排序等數學操作和遊戲;還可以養殖各種“動物”、“植物”,如種植蒜苗、白菜、豌豆,養殖烏龜、蝸牛、春蠶等,利用聽筒、沙漏、量杯、地球儀等探究追尋自然奧秘,使得兒童通過探究、比較、測量、實驗,能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三)生活訓練區
此區有扣子、拉鏈、鞋帶、鉛筆、剪刀、線繩、卡片、拚圖板塊等,兒童可以進行穿脫衣服、整理衣物、編辮子、係鞋帶、扣扣子、切水果、刨瓜皮、澆花、插花等活動,發展小肌肉的力量,增強手指的靈活性,提升生活技能。
(四)建構區
有拚圖、插雪花片、大型積木、插塑、智力拚板、七巧板、廢舊包裝盒以及各種模型和圖案、照片等,兒童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建構自己感興趣的物體,如農場、大橋、飛機場、兒童公園、動物園等,但堆搭物體的高度不能超過自己的身高。建構區的活動有利於兒童認識物體的形狀、大小、長度、係列,掌握空間關係,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想象力。
(五)圖書/語言區
設在安靜、明亮之處,通過圖書架等物體與其他區域分割開來。有適合兒童的圖書、反映不同文化的圖書、小地毯、沙發、枕頭、充氣墊;
圖書封麵朝著兒童擺放,高度與兒童的視線相當。兒童在此可以舒適、放鬆地自由閱讀,培養兒童閱讀的習慣和興趣以及對圖書的熱愛。
(六)藝術區
美工區安放在靠近水龍頭的地方,有畫架、紙張、顏料、畫筆、刷子、小桶等,兒童對紙或布、羽毛、棉花、毛線、紐扣、肥皂等材料進行加工,包括泥工、紙工(折、剪、撕、貼、玩)、繪畫、塗鴉、廢舊物品製作畫等,創造各種藝術品。音樂區置有收錄機、兒歌磁帶、打擊樂器與各種製造聲音的材料、律動器材以及各式表演性服裝、道具等,兒童可以自由選擇材料,進行音樂表演創作活動,培養特殊兒童的美感,提升特殊兒童的藝術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二、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也叫“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特殊兒童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各種活動區,投放活動材料,讓特殊兒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通過操作、擺弄、發現、討論、拚搭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有計劃地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和條件,通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影響特殊兒童的行為,激發特殊兒童對周圍環境的興趣,使特殊兒童能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從而達到促使每個特殊兒童在不同程度上獲得發展的目的。
(一)區域活動的特點
1.區域活動的愉悅性和自主性
區域活動有著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活動的趣味性強,能滿足特殊兒童的不同需要。在整個區域活動的過程中,特殊兒童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輕鬆愉快,可以自己決定活動的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自由選擇玩什麼,並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習慣去操作實踐。特殊兒童在無任何壓力的環境中,以活動主體的身份,自由設計玩法,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獲取經驗,得到滿足,體驗到快樂、成功和自信。因此,對特殊兒童來說,區域活動的愉悅性和自主性,使得特殊兒童保持較高的活動熱情和探索欲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愉悅中成長,對促進每個特殊兒童的身心和諧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2.區域活動的個別性
區域活動大多數為小組和個別活動,教師為特殊兒童創設的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在整個區域活動過程中,特殊兒童是活動的主人,依據自己的興趣獨立或結伴活動,他們不是被動地服從教師的要求,接受教師的指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想法進行活動,特殊兒童探索的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他們積極地、主動地活動,獲得某種寶貴的經驗,能滿足孩子的個性發展。同時,教師與特殊兒童間的個別接觸機會明顯增多,強化了師生間的一對一的相互作用,教師可以更細致地觀察特殊兒童,了解特殊兒童,獲得了實施個別化教育的良好機會,在關注全體特殊兒童的同時,又能關注個別差異,可以因人、因時、因地地進行個別指導,挖掘每個孩子的潛能,促進每個特殊兒童富有個性的發展,促進特殊兒童成為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個體。
3.區域活動指導的間接性
區域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教育目標的一種活動形式,具有教育性,是教師教育意圖的客體化和物質化。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活動區來影響特殊兒童的遊戲和學習活動。區域活動既是特殊兒童的遊戲活動,也是特殊兒童的學習活動。但此時的“學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沒有“教師講、特殊兒童聽”的概念,而是教師通過為特殊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和靈活多變的方式對特殊兒童的活動施加影響,支持、促進、幫助特殊兒童順利活動的過程。活動區是兒童進行特定學習活動的地方,教師通過活動區的構造、布局以及材料的投放給兒童傳達一種信息,暗示兒童可以做什麼,間接影響特殊兒童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以特殊兒童自由選擇、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僅是適時、適宜、適度地提供間接指導,較少進行直接指導。
(二)區域活動與特殊兒童發展
區域活動是特殊學校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特殊兒童發展目標為依據,與特殊兒童的生活、遊戲、學習緊密聯係,是特殊兒童形成觀察興趣、激發探索欲望、提高能力技能、積累認知經驗、學習交往合作的載體,對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價值。
1.有利於特殊兒童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區域活動不同於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的計劃、執行、完成都是特殊兒童自主決定和承擔的,充分地滿足孩子發揮其自主性的欲望。區域活動中,特殊兒童在既簡潔、又溫馨的開放環境中,自由選擇、自由結伴,決定對活動材料、夥伴、內容的選擇,真正體現自己是活動的主人、是環境的主人,感受到自由與快樂。在這些活動中,特殊兒童沒有壓力,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發揮,會更自由地去探索,更能夠和同伴一起活動,更易於交流,也更加具有堅持性,易於創造性的發展。特殊兒童處在這種操作和遊戲的環境中,有事可做,並且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變得專注,集中力增強,會迫切希望嚐試新技能,嚐試多樣、靈活的活動方式和方法,使特殊兒童真正產生興趣性和自主體驗感。區域活動適合於任何年齡階段的特殊兒童,不同的區域活動對兒童的成長雖然有著不同的影響,如積木區利於兒童習得大小、形狀、長度、序列和空間關係的知識,圖書區利於兒童獲得閱讀、聽說的技能,但都能使兒童從中獲益,增強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兒童的決策能力。
2.有利於特殊兒童關鍵經驗與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特殊兒童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物體操作的主動性經驗的基礎上,言語和非言語表征能進一步豐富這種主動性經驗。區域活動就是培養特殊兒童關鍵經驗的典型,它融合了語言、主動學習、經驗和表征、事物關係等關鍵經驗。在區域活動中,特殊兒童通過對活動區內大量玩具和材料的操作,體驗各種材料的特性,在操作、轉換和組合各種材料中,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增強自身的關鍵經驗,發展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如建構區活動,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通過外出參觀實物或展示圖片,豐富特殊兒童頭腦中的表象,為特殊兒童建築活動提供具體經驗,豐富和綜合特殊兒童的關鍵經驗,為特殊兒童順利搭建造型打好基礎。教師通過角色、情節的創設等適時的指導還可使不同的區域活動發生彼此的聯係,促進特殊兒童間的交流,豐富特殊兒童的多方麵經驗,並感受這些經驗之間的密切聯係,利於特殊兒童關鍵經驗的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