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Mac傷病史(1 / 3)

時間:2002年3月22日。

對手:費城76隊。

貢獻:22分11籃板11助攻4搶斷0蓋帽。

沒錯,2012年5月4日,T—Mac打了40分46秒,盡管,隻是因為約什·史密斯無法登場的緣故。但,T—Mac也借此證明他還能打NBA比賽,甚至,季後賽單場作戰時間達到40+。所以,那天,更像是他的告別。

而不是6天之後——2012年5月4日,亞特蘭大鷹隊以2比4的總比分被淘汰了。即:T—Mac被NBA淘汰了。

有人感歎,T—Mac一直就沒有強有力的內線搭檔。但,其實,話不能這麼說啊,如果當初不離開多倫多呢?但,同樣的道理,身處他那背景裏的年輕人都會選擇離開。再說,達蒙·斯塔德邁爾、文斯·卡特、克裏斯·波什不全都離開了?(一個有些惡意的猜測是:考慮到多倫多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特別是稅收政策,即使把現在的KD放那兒,三五年之內也會離開的。)再說,在休斯敦還有姚明嘛。盡管姚明也好,T—Mac也罷,在休斯敦的合作期間就沒有同步地健康過幾個賽季,甚至幾場比賽,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拖累了誰。

這叫命運。

命途多舛,天妒英才……用哪個詞語來形容T—Mac都不為過,但又似乎不太恰當。畢竟,他依然在籃球場上取得了那麼多的成功。所以隻好用一個NBA慣見的現象來描述T—Mac的累累傷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首先,我們知道,在NBA賽季,像麥克格雷迪、科比、卡特、安芬尼·哈達維、格蘭特·希爾這樣的頂尖得分高手,往往是受到對方球隊重點照顧的對象,肖恩·巴蒂爾、道格·克裏斯蒂、薩博·塞弗洛薩、拉賈·貝爾、布魯斯·鮑文、羅恩·阿泰斯特就是專為他們而生,為他們而設,每個人都傷痕累累就是必然的;其次,具體到個人而言確實有一些偶然性,比如說受傷部位及其輕重,可能對不同球員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但,凡是職業生涯遭遇重大挫折乃至突然中止的,依然是其必然性,就是身邊缺乏高大強壯的內線支撐,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樣樣都得自己動手,這必然會損耗身體。

這麼說,隻有科比是幸運的,而其他的所有的“喬丹接班人”則都是不幸的?

公平地說,確實可以這麼說。

以T—Mac為例,在奧蘭多是他個人數據最輝煌的時期,但也是他受傷最慘烈的時期:兩次拿下全聯盟的“得分王”

的榮譽,而他的受傷,也是不計其數,而且,並不像後來在休斯敦時為中國球迷所熟知的是:那時候的T—Mac盡管身材瘦長,但卻是一條錚錚鐵漢,帶傷打比賽是家常便飯,相比於以此為標簽的“小飛俠”,你也可以說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現在,《轉身》的讀者們是不是要改變觀念?)以此,作為T—Mac的慘烈傷病史的總序。

時間:2002年12月2日。

對手: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貢獻:25分6籃板4助攻4搶斷1蓋帽。

先說說“便士”吧。他是首任“喬丹接班人”,而且,還是T—Mac的兒時偶像。

不,他應該是“魔術師接班人”,2.01米,98公斤,個人第3賽季1995—1996賽季是21.7分4.3籃板7.1助攻2.0搶斷0.5蓋帽,身邊站的是“大鯊魚”。繼前年一舉殺進總決賽後,這年,在他的職業生涯第3年再次進入東部決賽(那可是邁克爾·喬丹的芝加哥公牛隊創造72勝10負的賽季啊)……是不是比“魔術師”或“飛人”出道時勢頭更好?但,在1996年夏天,“大鯊魚”

走了。

其時,就如同“小皇帝”走了之後的克利夫蘭一樣,不,奧蘭多還有“便士”,我們一樣可以……也許,連“便士”自己都是這樣想的,但,1996年11月14日,對陣夏洛特黃蜂隊,他突感左膝疼痛,經隊醫檢查後確診為左膝軟骨損傷,3天後動手術,至少休戰4周。然而,由於球隊戰績不佳,短短20天之後,他提前披掛上陣,結果,僅打1場同樣部位再度受傷,又休3周。然後,左膝肌腱炎的疼痛一直伴隨他的職業生涯,當年季後賽首輪連續2場砍下40+成為他在奧蘭多的回光返照,然後,難以割舍的傷痛、交易、偶然爆發……慢慢湮沒於眾星的光芒之中。

時間:2002年12月15日。

對手:洛杉磯湖人隊。

貢獻:21分3籃板0助攻0搶斷3蓋帽。

膝蓋,致命的膝蓋。那麼,好吧,讓我們再去瞧瞧格蘭特·希爾的膝蓋吧。

對不起,希爾的膝蓋問題不大,有問題的是左腳踝。

那是2000年4月14日的事情,他所在的底特律活塞隊客場挑戰阿倫·艾弗森率領的費城76人隊,打了16分鍾,扭傷了左腳踝。當時,很多人評論這位聯盟裏的好孩子太軟弱,太麵,不配當第2代“喬丹的接班人”,於是,休戰3天之後,在季後賽首輪對陣邁阿密熱隊時他帶傷複出,但,很不幸,不僅兩戰皆墨,而且自己第2場的中途退出比賽——這兩次受傷,成為整個職業生涯的轉折點。至於在奧蘭多當T—Mac的“影子隊友”,隻是後續故事。

在此之前,希爾最好的是1995—1996賽季,平均每場20.2分9.8籃板6.9助攻1.3搶斷0.6蓋帽。籃板球方麵,隻有“魔術師”可比,連“飛人”和“小皇帝”都遠遠落後。可是,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是因為:特裏·米爾斯,奧利弗·米勒,馬克·韋斯特,奧蒂斯·索普(在希爾身邊時已是33歲,早已經走下坡路了),比森·戴利,西奧·拉特利夫(僅指職業生涯前兩年,單季籃板平均數最高為5.0),克裏斯蒂安·萊特納。

6年中,活塞隊為希爾配的內線,其中,人稱“垃圾狗”

的威廉姆斯時好時壞,但已經是精品了。希爾搶籃板是沒辦法啊,所以經常自己連“籃板王”一塊兒拿了。長此以往,腳踝能不出問題嗎?

時間:2003年4月5日。

對手:達拉斯小牛隊。

貢獻:12分2籃板6助攻1搶斷0蓋帽。

卡特的情況有些大不同,老實說吧,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在裏麵。

被多倫多猛龍隊選中並且很快顯示出天賦,在那個後衛橫空表演的時代,他馬上獲得了和“答案”在費城相同的地位:道格·克裏斯蒂和特雷西·麥格雷迪這兩個分享球權的家夥換走了,甚至,連1999年的5號新秀喬納森·本德爾也被交易走了。換進來的球員,顯然,都是為了幫助他。在防守時像凱文·威利斯那樣搶籃板,在進攻時像埃爾文·威廉姆斯那樣傳球,甚至,像莫裏斯·皮特森那樣拉開空間,自己站到外線,等待著接卡特的分球。

所以,他身邊不缺強有力的內線,除了威利斯,還有安東尼奧·戴維斯、查爾斯·奧克利、傑羅姆·威廉姆斯甚至是晚年的“大夢”

這些角色。直白點說吧,就是一支多倫多版的76人隊,主角不是阿倫·艾弗森,而是文斯·卡特。還有,就是:2000—2001賽季的東部半決賽第7場,還剩2秒,卡特在19碼處的壓哨投籃偏出,終以87比88落敗,隻好眼看著阿倫·艾弗森和他的費城76人隊揚長而去,一路殺進總決賽。

說卡特咎由自取,是因為這哥們兒三分球和跳投(至少)都不差,但他就是愛蹦,愛扣,而且,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受傷了還要提前複出,所以,不得不在自己的“得分王”爭取正酣的時候,於2002年3月22日宣布接受手術,賽季報銷,而且——膝蓋……後麵的職業生涯,省略。

時間:2003年11月12日。

對手:明尼蘇達森林狼隊。

貢獻:36分5籃板7助攻2搶斷1蓋帽。

前麵,剛好說完了之前的3代“喬丹接班人”,分別是T—Mac的兒時偶像、職業生涯第1個巔峰期的搭檔、表哥,現在,得說說是T—Mac了。

T—Mac的傷病。

T—Mac的一切悲劇的根源。

要說起來,在傷病方麵,在自己的第1個東家時T—Mac比上文提及的3任“喬丹接班人”都要好得多,新秀賽季共有7場比賽以腳傷為名被主教練高掛免戰牌了,5場比賽被剔除在12人名單之外,另有5場比賽主教練未讓登場,但在那個——1998年2月12日將球隊核心達蒙·斯塔德邁爾交易到波特蘭開拓者去了,又在次日將主教練由達雷爾·沃克換成布奇·卡特——的動蕩賽季,誰都大略猜測得出這個年輕人的傷病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後的2個賽季隻休戰4場,其中,有2場都是因為左腳踝,1場是流感,1場去參加親友的葬禮。

然後,帶著健康的身體到來了奧多蘭,上場時間猛增,對其他球隊的威脅日益顯現,職業生涯第2次進了季後賽,也是首次獨自把球隊帶進季後賽,但,與此同時身體也遭受了空前的打擊。以至在這個座城市的4個賽季總共缺戰33場,其中,因為傷病缺陣的場次主要集中在背部,其次是左腳踝。

時間:2003年12月12日。

對手:新澤西網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