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亞城是一座偉大的城市。著名的第十三世教皇亞伯拉罕在他的第三次南方度假之旅後曾親口對身邊的人說:“艾塞亞城是一座偉大的城市”。
艾塞亞城人口將近有二十萬,美麗而又寬大的密西比河穿過整座城市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二。整座城市依河而建,不僅僅讓整座城市顯的更有靈性,同時也提供很好的交通便利。教皇亞伯拉罕親口為之稱讚的艾塞亞靠近入海口分布其間的天然海運碼頭,方便各種大小的海船停靠。外海通過內河便利的交通讓這一片地區成為繁榮貿易區。
來自大陸各地的商人們雲集到此,繁榮的貿易各個王國種族聚集與此讓這座城市似乎顯的有些雜亂,不過每年因此而收傷來的稅金能讓國王寶座和教皇的神殿都光輝不少。這種雜亂在金幣的光芒中也就顯的那麼的可有可無了。
幾百年下來,國王換了一任又一任,教皇也來了一趟,又走了,艾塞亞城依舊是一座偉大的城市。
故事從艾塞亞城的西區開始。神曆三零一四年冬季,頭天夜裏下了一天的大雪。這已經是這個冬季的第四場雪,連從沒見過雪花的霍特人都已經開始有些厭倦起這冰冷單調的季節,而寧願多在被窩裏多呆一會。
更何況那些個不用為生活發愁的富人呢。當晨光微微發亮,被饑餓折磨了一夜的艾倫掙紮著離開一絲暖意的被窩。從枕頭下把僅有的還算整潔的那套衣服穿上。
從水缸裏勺起一勺子冷水,咕咕的喝下肚子,冰冷水讓僅剩的一絲睡意也消失不見。揭開米缸,那裏麵還有三個冷的發硬的黑饅頭,那是接下來幾天的吃食。
猶豫了一下艾倫還是從裏麵拿出來一個揣進衣服裏,這就是今天一天的吃食了,要是今天還是不能找到一份工作,也許明天就隻能吃半個了。
按道理說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發生在富的冒油的艾塞亞城裏,可事實就是如此,就《聖文》中所說的陽光下必然也會有黑暗。在城市角落裏像艾倫一樣為下一頓而擔憂的人就如是這絢麗的艾塞亞城中聖光照耀不到的角落。
黑暗中瘦小的艾倫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難道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就這麼艱難嗎?要是有人聽到這包含滄桑的歎息聲會以為是一位厭厭老去的老者。
不能相信發出這歎息聲的主人是一名今年才九歲的孩子。
艾倫是一名孤兒,從他記事開始就沒見過父母,從小就和一位老仆人相依為命的生活,六歲之前,艾倫記得都會有一些來自遠方的金幣。後來似乎這種援助就斷掉了,老仆人也需要出門找些活計養活老少二人了。
不過這種的生活雖然艱苦卻還有老仆人的照顧,直到去年老仆人因為長久的流浪生病,一個月後就丟下艾倫獨自到去聖園去了。
艾倫就不得不開始了獨自流浪的生活。期間也乞討過,偷竊過,也被搶劫過。一年下來艾倫適應也厭倦了這種孤獨、流浪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最大的希望是能找到一份能吃飽飯的活養活自己,或許有機會的話能回到老仆人所說的自己父母的家鄉。
前幾天在十三街上,艾倫碰到曾一起流浪過的一個夥伴,那家夥說今天會介紹一份活給他幹,讓他今天午飯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