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故事起源和《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的故事是阿拉伯民間生活的反應,不但反映了阿拉伯人的智慧,而且反映了阿拉伯人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主要集中在《一千零一夜》中。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他得知王後有外遇後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複。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講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就剛好亮了,國王為了繼續聽故事,允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
《一千零一夜》包括很多精彩的故事,薈萃了阿拉伯世界民間故事的精華,是規模最大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話、冒險、愛情、名人軼事等各類故事。因其想象豐富、描寫生動、故事曲折而風靡全世界。著名的故事《阿拉丁神燈》就出自這部民間故事集。阿拉丁是阿拉伯世界較為常用的名字,意為“信仰的尊貴”。
阿拉丁與神燈
很久以前,阿拉伯民間有一個小夥名叫阿拉丁,他雖然家境貧寒,但卻活潑樂觀。父親病逝後,老母親靠織布維持生活。一天,阿拉丁在廣場上遇到了一個來自非洲的魔法師。魔法師覺得阿拉丁是個精明能幹的小夥子,於是帶阿拉丁去看一樣神奇的東西。
第二天,魔法師把阿拉丁帶到一處風景迷人的地方。那魔法師口念咒語,點燃了草木叢,又向火堆裏撒了一把香。大地輕輕一動,地上出現了一個洞,洞口有一個石碑,碑上有一對金屬環。非洲魔法師命阿拉丁去拉起石碑。
阿拉丁哪裏見過這樣的情形,早已嚇得不知所措,根本不敢去拉石碑。魔法師這時露出了真麵目,狠狠地打了阿拉丁一記耳光。阿拉丁嘴角流著血,拉開了石碑,按魔法師的命令,走進洞去。
魔法師把一枚戒指戴在阿拉丁的手上,告訴他邊走邊敲著戒指,就不會有危險了。洞裏有一盞神燈,去取神燈時千萬不要去摘花園裏的果子,回來時才可以摘一些。原來這位魔法師早就知道這一處寶藏,隻是他必須找一個單純的孩子,才能平安地取到寶物。
阿拉丁走進洞中,便見到三個寬敞的大廳,大廳一側有花園,屋子裏的壁龕裏放著神燈。阿拉丁取下神燈後,又開始摘花園的果子,正要吃時,見果子全是珍珠和寶石,便摘了滿滿一懷。到了洞口,阿拉丁抱得珠寶太多,沒有辦法走出去。魔法師一心隻想取到神燈,但又沒有辦法進洞。魔法師讓阿拉丁交出神燈,阿拉丁不肯。魔法師盛怒之下,施展魔法,把洞口堵住了。
阿拉丁在洞中困了幾天,又渴又餓,正苦惱沒有辦法出去時,忽然想起手上的那枚戒指,他敲了戒指一下,洞口便開了。這一次阿拉丁顧不得再拿珠寶,慌亂地把神燈帶了出來。
回到家裏,阿拉丁母子倆依然過著窮苦的日子。有一天,阿拉丁又出去找活幹了,母親決定把兒子帶回來的那盞燈擦一擦拿出去賣了,換點糧食。誰想剛一擦燈,竟從燈裏走出來一個巨人。巨人說:你要什麼東西?我隻聽擁有這盞燈的人的吩咐。 母親見此情景 頓時被嚇得昏倒在地。鄰居們連忙找回阿拉丁。
阿拉丁也像母親一樣擦了那盞燈之後,巨人又走了出來,問阿拉丁想要什麼。阿拉丁顫抖著說:我現在非常餓,想吃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