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真正了解葉家的生活水平,葉紫尋算過這樣一筆賬。在錦繡,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在墨竹的米價是一貫銅錢二石,一石合計約為前世的六十公斤,一兩銀錢是一貫銅錢也就是一千文銅錢,一百文銅錢俗稱一吊錢。按照這樣一算,葉家每年的年收入折算為銀錢大概為七十兩(田產四十兩,魚塘三十兩),葉家要交算賦(人頭稅)共九百六十文(文卓是生員免人頭稅),田賦二石八鬥米,合計約為二兩四錢銀子。葉紫尋她爹一天需要吃一升米,一年約要三石六鬥米,她的食量大大概是其一半,葉家每年的口糧就要二十石,折算為銀錢約為十兩;購買副食包括油鹽菜蔬酒糖茶之類,全年支出約需銀七兩;全年用布支出約需銀三兩;購買碳每年支出約需銀三兩。這樣,葉家全年基本開銷為二十五兩銀子,收入隻餘四十五兩。還有每年的種子錢要花去二兩,每年的人情禮錢(包括嫁娶喪葬)約要花去五兩,還有幫文卓二叔(讀書花費與人情往來)打點要花去十兩,隻餘七兩了,還有一些零碎的花銷,還剩下二十多兩了,感覺挺富裕的,可是她二叔和三叔還沒有成家,小姑亦還沒有出嫁,這才是一筆大開銷,要為他們存聘禮攢嫁妝,所以一年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緊張。
墨竹的各方麵條件算是比較不錯的了,世人皆稱“魚米之鄉”,還有方圓百裏出名的竹活,很多良田少或貧瘠的墨竹人家就專門做竹活,日子也可維持,也有沒地的通過租賃成為佃戶,他們一般賦稅自理,餘下的一半要交田租(若是親戚一般為三成),一半做口糧,也可勉強度日,還需再做一些長工,以作積蓄。前世從來沒有如此仔細地算過賬,不知柴米油鹽貴,隻因職業需要才會關注一下消費指數和主要的消費品的價錢,但是卻沒有切身體會,來這裏不過三載,卻已知世事艱難,過日子是要精打細算的。
前世世人皆道:“看病貴,讀書貴。”可是到了墨竹葉紫尋才真正體會什麼叫“看病貴。”在墨竹,周爺爺就是這裏的大夫,而且醫術不錯,盛名在外,一般的小病隻許花費六七十文,而比較複雜的病症就要花費一、兩兩銀錢了,那可是普通人家一月的收入呢。
周爺爺是收費比較低的,而且醫術好,一般幾帖藥服下就好。在墨竹環境好,基本都是勞動人民,身體的底子也較好,很少會得大病,隻有嬰兒會病得比較嚴重,畢竟古代醫術還是較落後的,嚴重的肺炎就無法醫治,隻能聽天由命,所以真正的葉紫尋才會夭折。
葉紫尋這三年除了知道切身體會到世事的艱辛,倒也還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她和小虎還有劉幀家的阿家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他們三兒都會在一起玩,經常在葉家小院裏玩過家家,或是在小虎的帶領下去田埂上捉蛐蛐,葉紫尋年紀最小,雖然心智比他們成熟,可是身體畢竟還小,所以最常摔跤的也是她。
還記得小虎第一次帶她去田埂上捉蛐蛐,她走著走著也不知怎地就掉進田裏,摔得一身全是泥水,她“哇哇哇”大哭,把小虎和阿家嚇得臉色發白,還是小虎比較懂事,趕緊過來扶葉紫尋起來,讓阿家去叫她娘親。其實葉紫尋並沒有摔著,隻是故意嚇嚇他,誰讓他走那麼快,也不注等一下,所以一直哭個不停,他怎麼哄她,她都不依,最後他拿出一塊糖,一塊用油紙包著的小小的糖,他拿著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遞給了葉紫尋,她接過糖大聲笑了起來,他看我又哭又笑的更是著急了,葉紫尋隻好擦擦眼淚說:“小虎哥,我不疼的。”小虎聽了拉著她的手也笑了。
後來他們都被她娘罵了,葉紫尋她爹和三叔還取笑了她一通,“丫頭,怎麼這麼笨?田埂那麼寬怎麼摔下去的呀?眼睛長在腦後勺了?”葉紫尋瞪了他們一眼不打算理他們,跟著她娘親去換衣裳了。身後傳來更是洪亮的笑聲,連她娘親的嘴角都彎彎的,眼睛裏也全是笑意。當時葉紫尋隻覺得超囧!這個事情還被葉紫尋、她爹大肆宣揚,後來連周爺爺和她二叔也知道了,周爺爺一聽笑得腰都直不起來,抱著她直道:“笨丫頭,走個路都能摔田裏去,你是故意滾進去的吧!”她二叔也是忍俊不禁,直道:“尋丫頭,怎麼就這麼笨,以後就叫笨丫頭吧!”果然,葉紫尋腹誹道:周爺爺和二叔也是就會挖苦我。可自那以後葉紫尋就從尋丫頭變成笨丫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