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生存之謎(1 / 1)

非洲蹄兔這種小哺乳動物,約重7磅。

從它的牙齒和足部結構可知,它是6噸重非洲大象的近親。

稀樹草原上較小動物的生活,正是獅、羚羊等大動物世界的縮影。長長的青草隱藏著另一天地,人類對居於其中許許多多食肉動物和素食動物認識很淺,但在數目上它們卻還比在各草原上與它們為鄰的較大動物多。

食肉動物中有貓科、靈貓科、鼬鼠科等。它們的主要食物,是約200種齧齒動物。爬蟲也在稀樹草原的生活裏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大蜥蜴如波氏巨蜥,和許多有毒及無毒蛇類,都以家鼠及鼷鼠為食。銀狐是齧齒動物的另一天敵。

齧齒動物有充裕的食物。莖、葉、根及種子是素食齧齒動物的主食,其他齧齒動物則捕食大量無脊椎動物。

非洲各草原上最小的素食哺乳動物,有家鼠、小沙鼠及鼷鼠。若幹種南非小家鼠的亞種,是世上現存最小的齧齒動物。這類小鼠長成後,重量可能不到1/5英鎊。

有條紋的斑草鼠慣於日間出外覓食,因此偏愛有濃密草叢的地方。它們反應非常迅速,一受驚擾,立即先縱身躍起,然後驚惶奔逃。另一種鼷鼠是多乳鼷鼠,生有多達12對乳頭!一胎至少可以生產12隻。尼羅河草鼠在泛濫平原的密叢草地生活,大多是挖掘地洞穴居。在旱季中,泥土堅硬如石,草鼠便居住在地麵上的深裂縫裏。草原上那些幹透了的草,常常起火焚燒,那些裂縫正好保護它們。草鼠習慣在夜間覓食,藉此可免遭天敵侵擾,在可供掩護的草叢被燒掉後尤其安全。種類多的齧齒動物是各種濱鼠。在土中洞穴而居的東非根濱鼠,是典型的一種。它們的眼睛和耳朵都小,足則大,有巨大的門齒用來開掘地道,毛茸茸的嘴唇合攏起來,掘地道時可避免碎屑土粒進入口中。它們在洞穴之下排糞,糞便發酵後生熱,有助它們在冬季取暖。

跳兔酷似小袋鼠,但實際上是齧齒動物,大小有如兔,夜出覓食,用前腳的曲爪挖掘球莖和根充饑。日間則留在洞內,隻留一個洞口,其餘的都以泥土堵塞。黃昏時跳兔才會露麵,從洞穴一躍而出,以逃避潛伏窺伺的天敵。

非洲蹄兔約重7磅,由於體型過大。各種獴或小型貓科動物都無法把它吞食,豹和岩獠卻喜歡捕獵它。非洲蹄兔把糞便堆在洞穴入口周圍,還把尿排在附近的岩石上。尿幹後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白光,形成顯眼的標識,告訴其他蹄兔,這塊地已被占領。

非洲所產的各大科食肉動物之中,也包括在深草中獵食的小動物在內。犬科以大耳狐和銀狐或稱南非狐為代表;貓科則有藪貓、擰貓和歐林貓。這個地區的其他小食肉動物,有白頸鼬、非洲麝貓、跦獴等。

銀狐和所有狐一樣,是種能隨機應變的動物,幾乎任何東西都吃。銀狐的主要食物包括多種齧齒動物和昆蟲,偶爾也吃植物食料。白頸鼬的顯眼標誌,白冠白頸,黑背上有白斑紋,很像非洲草原上的另兩種動物——非洲艾虎和蜜獾。這三種動物都用肛腺射出的惡臭液體噴漉天敵,而它們相似的毛色對其他動物也有警告作用。

非洲獠喜結群而居,幾十隻成群生活。日間聚集成群一起活動,一邊覓食昆蟲蝸牛和鼷鼠,一邊發出吱吱叫聲保持聯絡。另一種有類似習性而更為靈敏的獵食動物是侏儒獠。這種侏儒獴的特點在於辨認居住地及幼獴,方法是由頰腺排出一種氣味,留在居住地和幼獴身上,因而每家侏儒獴都有其獨特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