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在熱火沸騰地進行了,
中國東部沿海一帶已經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了,這直接導致了第一批民工流“孔雀東南
飛”,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湖南一帶在當時屬於欠發達地區,但這裏距
離廣東福建又不太遠,所以便有一些膽大勤勞
的農民開始踏上火車去那些發達地區打工了。
有一個女孩(我們暫且叫她阿珍吧)自從初
中畢業後就沒再念書,而是南下廣東做了個打
工妹。
由於阿珍勤勞肯幹,而且還在業餘做點小生
意,賣點方便麵水果之類的給工友,所以短短
幾年工夫,除去吃喝等基本消費外,她手頭便
已經有了十萬塊的收入。
要知道,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十萬塊在
中部農村地區是好大一筆金額的,那時候長沙
市區的商品房也才一千塊左右一平米,十萬塊
可以買套比較體麵的房子了。
阿珍有個親姐姐叫阿芬。
阿芬因為嫁人比較早,而且還帶著個孩子,所以就沒有跟隨妹妹一起南下務工,而是做了個麵朝黃
土背朝天的農民。
眼看著阿珍的年紀一天天大了,上門提親的也漸漸多了起來,阿芬於是便寫信叫妹妹回來相親,說
女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外麵漂泊,總得還是要找個男人嫁了,以後年紀大了可就賣相不好了哦。
阿珍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就帶著這幾年所有的積蓄,乘坐上當天夜裏的火車回家了。
由於阿芬家距離火車站不遠,所以那一個晚上,阿珍自然就在姐姐家留宿了。
那時候外地寄錢回家隻能通過郵局,銀行卡還是個新奇的概念,而且郵局彙款要收取大概百分之一
的手續費,阿珍心疼這辛辛苦苦掙來的一千塊,所以就將所有的現金都帶在了身上,為了避免分散風
險,她還在兩隻鞋子裏,襪子裏,褲兜裏,錢包裏各放了一些。又為了讓小偷不盯上自己,阿珍還特
意買了個麻袋隨手提著,裝成一個丐幫弟子的樣子。
一路上總算平安,人和財產都沒有任何損失。
回到姐姐阿芬家以後,阿珍洗了個熱水澡吃了碗雞蛋麵,然後便上床跟姐姐睡覺了。
恰好那一個夜裏阿芬的老公不在家,她女兒花花也睡著了,小孩子睡覺不太容易受大人幹擾,可以
一覺睡到自然醒。
姐妹倆好幾年沒見了,因而顯得格外親切。我當道士那些年姐姐為妹妹講起了這幾年農村發生的變化,比如誰家兒子娶媳婦了,誰家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
誰家的老母豬又填崽子了。
但妹妹在大城市生活了幾年後,顯然已經對這一切不再感冒了,當她講起自己在廣州一帶的所見所
聞時,姐姐驚訝得嘴巴完全成一個“O”型了。
比如,妹妹會說,在廣州啊,有錢人包裏都揣一個大哥大,什麼時候想給誰打電話就打給誰,在廣
州啊,有一種無色無味的水居然可以裝在瓶子裏賣,名字叫做礦泉水,其實就跟我們山裏一帶的泉水
一個味,在廣州城裏啊,有些女人的衣服多得穿不完,一天換一套可以一年都不重複。
說完後,妹妹便從麻袋裏取出一件特地為姐姐買回家的T恤,那T恤上麵居然紋上了很多花花綠綠的
圖案,姐姐說,不行不行,我都這個歲數了,哪裏還好意思穿成這樣啊,那不被人羞死才怪呢,還是
你自己穿吧。
“姐,你才三十歲而已,這算什麼老啊,”妹妹阿珍又說道,“在廣州啊,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都穿成這
樣呢,人家一點都不覺得害臊,反而認為這是時尚,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