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年代_17—18世紀的金融災難(9)(1 / 1)

終於,腐敗像洶湧的洪水淹沒一切/貪婪徐徐卷來,像陰霾的霧靄彌漫,遮蔽日光/政客和民族鬥士紛紛沉溺於股市/貴族夫人和仆役領班一樣分得紅利/法官當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君主為了幾個便士玩弄手中的紙牌/不列顛帝國陷入錢幣的汙穢之中。

當泡沫膨脹至極限,必然會漲裂。和法國密西西比泡沫的過程幾乎一樣,在南海公司股票的價格持續上漲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投機者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與南海公司有良好關係和了解內幕的人知道,這是一個人為操縱下的虛假幻象。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拋售股票,以保住他們的利潤。另外,在當時南海公司股票價格迅速上漲的情況下,民間也紛紛組織公司,開始背著政府偷偷地發行股票,希望能與南海公司分一杯羹。為了維護南海公司的壟斷利潤,英國議會在1720年6月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禁止民間組織公司。這個法律被民間俗稱為“泡沫法”,它認定民間股票是泡沫,政府用這部法律來打擊民間股票的發行。這一法律的出台,使得極度膨脹的股市終於下探,南海泡沫也隨之破滅了。於是人們紛紛開始拋售囤積在手中的股票,迅速形成一個拋售股票的浪潮。幾乎所有參與股票投機的人都發現,他們麵臨著手中的財富大量蒸發的危險。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從8月31日的775英鎊一路下跌至10月1日的290英鎊。事先得到股市大跌的消息的、當時的英國財政部長,在南海公司的內幕交易中為自己賺取了90萬英鎊的巨額利潤,醜聞敗露之後,被關進了著名的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

當然,他不是最慘的,一些靠大額貸款來投機的股票投機者因投票價格一落千丈而紛紛破產,還有那些眾多的可憐的、不知情的投資人,他們自認為手中握有的是優質資產,但在一夜之間,就蒸發殆盡了。這其中還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他在南海泡沫中的損失超過了2萬英鎊。事後,他不無傷感地寫道:“我能計算天體運行,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被騙取錢財的人們異常憤怒,人們舉行公共集會,要求立法機關追究南海公司的欺騙責任。而此時英國議會的官員見南海公司大勢已去,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他們非常識時務地站在了支持大眾的一邊。為了平息民怨,英國政府強逼南海公司把部分債權出讓給英格蘭銀行,並下令沒收了南海公司總管和某些政府官員的家產,強令南海公司資產改組。南海公司股市泡沫終於在一片英國人民的喊罵聲中徹底破滅了。

南海泡沫的破滅使神聖的政府信用也隨之破滅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英國民眾再也不敢問津股票,對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從此以後,英國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場整整沉寂了一個世紀之久。此間,英國沒有發行過一張股票,這也許是那段瘋狂投機的歲月留給英國人民的心靈創傷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