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癸醜年大寒·又一年(1 / 3)

林蓁芃從炕上滑下來,穿起鞋就往外跑,“大哥我去看看,外麵冷你就不要出來了。”林葳蕤點了點頭,繼續看書。

過了一會,小胖墩蹬蹬蹬跑進來,“柳九說,附近的臨江村有位老人家不小心被埋雪裏,身體都凍僵了,村裏人怕活不了這會子正求到道一天師那。”平日裏,道一也會下鄉給這些沒錢治病的鄉民們把把脈,村民們都知道這是位修道的神醫,是以格外敬畏,不是大病都不敢來打擾。

林葳蕤跟過去看情況的時候,另一個村的人也扛了一個得了癆病的過來,這人家裏沒人沒炕,冬天這幾天刮大風病情又加重了。

這位病人一來立馬被隔離了,忙著診脈的道一趕緊將林葳蕤這尊大佛給請了出去,其他人也不給看,這癆病啊可是有傳染性的!道一的醫術完全沒有一點摻假的成分,神醫的名頭不是白叫的,況且他如今還有滿院子以前求都求不到一株的藥材,自然是藥到病除。

被強行保護起來的林葳蕤看了很久外頭大冬天穿著破棉衣甚至是單薄衣裳的村民,他們大多青唇土麵,手指縫裏藏著汙垢,稍微體麵一點的隻有那個村長,臉和手腳算幹淨,衣服稍微整潔一些。他想了想,去了最近的一個小村子看看,回了農場後進了屋,在案上忙活了一個時辰,叫來阿福一件一件吩咐下去。

傍晚,道一天師忙完之後,在藥材房裏見到了林葳蕤。

“小友怎麼到這來了?”

“天師,你看看這幾個方子,有用嗎?”

道一不明所以地接過他遞過來的薄紙,本是信手一翻,但越看下去,他的神色便越發古怪,這薄薄幾張紙上寫的竟是幾個防寒健體和預防疾疫的古藥方,更難得的是,除了幾味需要他們藥園子提供的珍貴藥材外,其他的藥材都是些常見的。到最後,他更是顧不得林葳蕤還在場,直接起身拿了師門的醫書來翻閱,對照,自顧自地仔細推演。林葳蕤也不催他,道一在那研究,他就打開藥櫃,開始清點藥材的庫存,做到心中有數。

等他差不多點完,道一也正好回過神來,他難得麵色激動地看他,這種眼神跟當初在酒店裏第一次吃到靈食的時候一模一樣,“小友,你這是從哪得到的這幾個藥方子啊?”

“我偶得一古籍,根據書裏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結合而成的。”其實林葳蕤自己的想法還是從小洞天的傳承中得來的。

道一小心翼翼地問:“敢問小友這書是何名?”

“《千金食療方》。”

“什麼!原來竟真的有此書!難怪!當年藥王除了名震天下的《千金方》外,傳言還為後人留了一書,不過不知為何無人見到,當年我師門的一位師祖對此書心心念念,我這才知道的,起初以為是以訛傳訛的謠言,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還能見到!”

林葳蕤沒想到葉鴻鵠找的書竟然有這麼大來頭,難怪破破爛爛的,不過想來應該是抄本,真正的本子估計早已消亡。

“若是天師感興趣,我可以借天師一閱,現在暫且看看這方子吧,如何,可能用?”

道一:“豈止能用,簡直是有大用啊!恕我猜測一番,小友這幾個方子是見到外頭那些個村民的現狀才寫的吧?”

林葳蕤沒有理睬他笑眯眯的眼神,“我方才去走訪了周遭,下層村莊的基礎衛生條件委實過差,村民們不注意個人衛生,將家禽和人的糞便隨意排在路邊,長期以往,病菌侵染,身體的免疫力自然低下,這種天氣,極容易寒氣入體從而患病。像今日那個患了癆病的村民若不是因為冬天到了,各家各戶之間走動較少,極有可能傳染到全村。等到開春之後,草長鶯飛,蚊蟲滋生,發生霍亂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幾個方子一個是強身健體,驅散體內寒氣的,一個是防止瘟疫傳染病的。天師若是覺得可行,那我便同四哥建議將這法子擴散到鄉鎮去。能預防多少便防多少,能救多少人便救多少人吧。”

“小友大善啊!稍等,我改改方子,你這幾個藥方確實很好,但是對於大多數無病之人來說卻有些用藥過重,不適合全麵推廣,我添減幾樣藥材的分量便可。”

“有勞了。”

這時外頭熙熙攘攘來了一群衣衫破爛的人,林葳蕤推開門,見到阿福跺著腳小跑過來,“大少,周圍村莊我都跑去通知過了,那些都是家裏實在冷的沒法住人和無家可歸的孤寡老小。等會估計還有一批人過來。”

林葳蕤嗯了一聲,“做得很好,讓他們去糧倉將就吧,那裏好歹比起漏風的茅草屋暖和,再給他們一些吃的和取暖的煤炭。”現在不是收獲季節,糧倉空著,而且當初糧倉建的時候為了避免漏風漏水和進爬蟲,都是用的水泥,摸不透風,隻餘下一個小窗透氣,在中間點上煤炭爐取暖,這樣暖和的屋子對於所有受災的村民來說都是天堂。

林葳蕤後來又找了護衛隊的隊長,“武文,看好這群人,有人搗亂就扔出去。”

“是,夫人!”

當晚,道一就熬了一大鍋防寒防疫的中藥給所有暫時住在糧倉的受災村民們灌了下去,讓他們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個好覺。

“娘,這裏好暖和呀!就連那個苦苦的藥,喝下去渾身都發熱。”小女孩窩進母親的懷裏,悄聲說道。

漆黑的夜裏,煤炭和柴火燃燒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張寡婦抱緊懷裏的孩子,“是呀,所以大妹要記住林先生的好,他給我們吃的那些藥,也都是為了咱們的身體好,大妹要去上學,學知識,將來跟先生一樣有本事有能力幫助大家。”

“嗯!可是娘,我們家裏有錢嗎?”

“沒事,等娘領到新種子,種好了地買個好價錢準能送你去上學,家裏還要砌大炕呢!”小女孩在溫暖的糧倉和母親的懷抱下,甜甜地睡了過去。即便日後日子再好,她都能記得這個寒夜,和那位長得跟神仙似的救苦救難的先生。

————————————

“賣報了賣報了!特大新聞!大帥府發放寒冬福利,各鄉村民可以村鎮為單位在指定中藥鋪子免費領取防寒防疫中藥包,工商局孫總長坐鎮指揮,大帥府的衛兵監督,有倒買倒賣和私吞者一律抓進監獄判刑!”

“《大公報》快報!第三次國會召開!國會宣布正式通過由總理府提請的《民國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法案和《民國第一個五年基礎工業計劃》法案……”

“《民報》專訪人物!愛新覺羅皇帝先生宣布作為民國公民的一員,積極爭選議員,眾人嘩然……”

小紅樓裏,林葳蕤疊好報紙,對著報紙上的某個身影發了一會呆,起身去了小廚房。

今天是臘月初七,小廚房此刻已經集結了幾十號人,一組為五人,小組分工,有的挑棗撥皮,有的洗豆洗米,有的把蓮子去心蒸熟,幾十號人忙得腳不著地,整個屋子被大鍋灶爐升騰的熱氣烘得人進去都不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