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經商,要打信息戰(1 / 3)

《國富論》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48046,7345746209602030654,7294563954230037555,6886382655709907982,7045214716116864037,7297184759103360054,6959122730679536676,7257088436480248890,7202540906128346168,735355067762632607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現代社會,信息與人才、物資、能源並列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四大要素,信息就是資源、財富和競爭力。人們稱信息為“無形的財富”,說它無形,是因為信息的積累和傳遞,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說它是財富,是因為通過它作用於生產經營過程,能夠更好地利用和開發物質資源,獲得經濟效益,從這個角度看,信息好比黃金萬兩。浙江人善於及時掌握市場的動態,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了解競爭對手的狀態,靠廣泛、準確的信息及時搶占市場製高點。

與競爭對手合作獲得信息

要善於在競爭對手身上動腦筋。多琢磨琢磨他們,你會得到好處的。與競爭對手、同行的合作得來的信息,既快又穩。

——段紅飆(新華海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

浙江商人在經營中也善於運用兵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謀略,他們在了解市場信息方麵常常不親自出馬,而是和競爭對手保持密切聯係,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以迅速調整經營策略,適應市場變化。

浙江仙居縣溪港人經銷的油漆由於業績突出,終於引起各大油漆生產廠家的注意。1995年初,江蘇、廣東等地一些油漆生產廠家的“老總”們在翻閱上年經營報表時,驚奇地發現仙居縣溪港人的銷售業績十分突出,有不少人每年進貨累計超過千萬元。江蘇太極油漆廠80%的產品都是溪港人銷出去的。於是該廠便在一個省或一個地區選一大戶,訂立協議,委托溪港人做本廠產品獨家“總代理”。短短幾年時間,溪港人在全國開的40多家油漆店掛上了不同廠家“總代理”的牌子。

溪港人的油漆店不斷發展壯大,但是他們並沒有閉門塞聽,反而在互相競爭的店與店之間經常交換信息,從對方那裏獲得信息,實現經銷信息的相通和經銷品種的相互調劑,形成了一個縱橫聯結的穩固的多品種、低價格的油漆銷售網絡。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信息時代更是如此。信息時代,雖然信息高度發達,但是,市場形態是千變萬化的,綜合性、大範圍的信息,不一定能準確反映出一個局部地區的市場狀況或消費動向。經營者既需要把項目放在大市場中來思考,同時也要同競爭對手合作獲得信息,隻有在廣泛地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市場區域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洞察先機,才能做出符合市場真實狀況的判斷,然後做出科學的預測。符合市場真實狀況的項目,生意才有利可圖、有錢可賺。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而經營實踐證明,信息就是金錢。信息抓得越快越準,賺錢的機會就越來越多。誰能對得到的信息反應最敏捷,並迅速采取行動,誰就能成為贏家。

聰明的商家,要多向競爭對手求教、學習,並能從他們購買和反饋的信息中一葉知秋,有所預測和分析,從而爭取更多的商業機會。

注重信息,研究信息

做船業,是要落心機下去的!要研究。自己一定要肯吃苦,要努力,船在外麵走,你就要跑來跑去,報告、情報就要多,電話要通,要靈!譬如說,現在中東的局勢你看不清楚,那麼你怎麼去決定一條船租務的處理方法?

——包玉剛(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

浙江人很早就懂得了信息的重要性。

1980年夏天,浙江一個姓周的獸醫到上海出差,辦完事後,他到福州路閑逛,突然發現街上許多人或拎著,或抱著大捆大捆的文件夾、財務冊。他疑惑地走進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麵開展企業整頓,原有表格、賬冊要全部更新。當他知道單位從商店買回去的這些表格賬冊還得自己加工編製時,頓時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能印製出適合各單位企業管理的表格、賬冊,利潤豈不就滾滾而來?

周醫生連忙買下幾份不同格式的表冊,又購得一本《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回家後,他埋頭製作了一套包括財務、設備、檔案、物資等14類企業管理的表格,將這上百種表格委托家鄉一家印刷廠印刷,同時發動家人和親友,按照《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和單位名稱,寫信封,塞樣張,寄訂單。他發出了8 700封征訂信,花了上千元,這幾乎是他多年的全部積蓄。在急切的盼望中,有1 000多家上海企業寄來了訂單。忙碌兩個月,周醫生售出了7萬餘本文件冊、賬冊,淨賺6萬元。這6萬元成了他創業資本。他買來了印刷機、切紙刀、裝訂機等設備,一家文教用品廠就這樣成立起來了。

1982年春天,周醫生又及時捕捉到上海開始評定“文明企業”的信息,便又來滬推銷他獨家生產的“文明企業驗收台賬係列產品”;1983年歲末,國家決定對工業企業評定“國家一級”、“國家二級”等稱號,他又搶先為上海企業升級提供係列用品。1992年,在國務院國營企業自主經營條例下達前,他及時向上海國營企業送來了據稱“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企業管理賬冊……如今,這家溫州金鄉文教用品廠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

注重信息,研究信息,是浙江人取得成功的手段之一,他們總是憑借最先的消息,快速出擊,在別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大賺特賺了,等別人明白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收場回家數錢了。

要以市場為導向,抓住有用信息,並且深入地研究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經營方式。

商人要注重市場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利用,分析並掌握社會需求的方向,摸清同行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動態,先於對手做出正確的銷售、經營決策,這樣才會在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身之地。

隨時留意身邊的商業信息

信息滿天下,專尋有心人。一條有價值的信息,一個準確的情報,會使一大筆生意成功。

——張朝明(溫州瑞田鋼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商業信息是隨機出現的,是影響商人成功與否的偶然因素,但它有時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不能像成功者那樣留意身邊的每一份信息。隨時留意身邊的信息,說不定就能遇到有用的情報。一度風靡全球的迷你裙,就是設計師馬莉在路邊散步時,從人們的閑言碎語中“聽”出來的。

一位浙商說:“紛亂複雜的生活中,機會到處都是,善於捕捉商業信息,深入思考,就能孕育出成功的靈感。比別人多聽一聽,比別人多想一想,你就比別人多一些成功,就這麼簡單。”

2004年,國家出台允許民間資本購買開發無人荒島的政策,浙江商人便從中看到了商機。寧波銀都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嘉豐在與一個朋友的閑聊中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買斷舟山假日島50年的經營權,決定投入5000萬元,分三期建設假日島,把假日島建設成一個休閑旅遊度假的去處。2008年,該島的建設工程全部完工,假日島將成為舟山新的經濟增長點。

被稱為香港“假發之父”的劉文漢,是在餐桌上憑一句話的信息而發家的。

劉文漢與美國商人共進午餐,談到如何開創一門在美國暢銷的新事業時,美國商人說了兩個字——假發。劉文漢憑借這兩個字的信息,開創了假發製造業,香港也差不多在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假發製造業的都市。

及時抓住機會,就要克服安於現狀的心態,突破傳統,隨時留意商場的新趨勢、新信息,不放過絲毫的風吹草動,因為那便是機會的隱伏之處。做個有心人,隨時提醒自己留意四周的信息,你就會變得機警敏銳,善於靈活應變。機會時時在,商情處處有,隻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把握,成功離你並不遙遠。

浙商是一群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商人群體,他們通過捕捉身邊的信息,洞察市場變化,準確地定位自身,同時,把握好發展的方向,在市場中搶占有利地位,走在市場的前麵。

每一個浙商都在不斷加強自己在眼光、判斷及膽略方麵的修為,培養自己的遠見卓識,準確分析和把握各種信息的價值的能力。在經商過程中,他們聯係國家政策、社會環境、經濟形勢的變化,留意國內外市場動向,不斷對各種信息進行橫向縱向的分析,所以才能在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商業戰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把握,瞬間反應;做個有心人,隨時提醒自己要留意四周的信息。

信息越快越準,賺錢就越快越多

你獲得的信息越快、越準,賺錢就越快越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比競爭對手做得好一點。就像奧運賽跑一樣,隻要快1\/10秒就會贏。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董事長)

浙商認為靠信息發財,是生意成功的重要法寶,沒有信息,經營者就像雙目失明的人,麵對四通八達的交叉路口而不知如何起步。

1991年,浙江一家生產農機配件的農機廠了解到一條信息:近年來,我國草坪麵積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激增,而國內草坪機關鍵部件不過關,國外草坪機又不適合中國草坪,因此,體育、園林、賓館、學校等單位大傷腦筋。得知這個信息後,這個廠家立即到有關科研機構向專家請教,開始迅速研製草坪機。

經過一年的實踐,一種適應中國各種草勢、地勢的草坪割草機終於被研製出來,並且暢銷全國。

類似的靠掌握信息快而準賺錢的例子還有很多……

春節在家休息的時候,商人鄧成文從雜誌上看到來年春季廣州地區雨量多、雨季長的氣象預測,便叫手下的員工打聽哪裏有雨傘供貨。幾經打聽,得知深圳一家公司積壓了20萬把雨傘,正苦於無法處理。

鄧成文馬上將20萬把雨傘全部買到手,此舉耗費了100多萬元的巨款,鄧成文把賭注完全壓在了老天爺身上。第二年春天,果然南方的雨一直下個沒完,他的20萬把雨傘一售而空,鄧成文淨賺60多萬元。

浙商對市場信息的重視,既有曆史基因遺傳的因素,也有他們在創業過程當中逐漸感悟到的結果。

經營者獲取市場信息,製定經營策略,為的是要把握機會。所謂機會是指一時一地出現的某種特殊條件,它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稍縱即逝。精明的人,一旦順手“牽”住了機會,就會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它,利用它。

做生意對信息的要求一是準確。這是前提。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對信息的敏感度死掐著企業成長的咽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核心商務區辦公,無疑就是看好這裏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快。這裏“快”又有兩層含義:一是得到信息快,在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二是當確認信息的準確性後,就要快速拿定主意,敲定方案,安排人員組織實施。

俗話說:“行情是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當你把產品生產出來、把商品運輸回來之後,一定要趁著行情好的時機,趕快銷掉脫手,將產品變成貨幣。

當然,也會發生另一種情況,當你的產品生產出來,商品運輸回來時,市場行情回落。但已分析預測到,等一段時間後行市會漲,行情會好,那就不妨等待時機。這樣利用信息,就一定會賺上錢。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經濟有一種明顯的、直接的因果關係。一條信息可以救活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的人力物力並不太強,但是獲取信息的能力卻很強,那麼這個企業就可充分利用自己有限力量,及時創新並生產出適銷的產品。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方方麵麵都很雄厚,但是信息不靈,或者判斷信息的能力不強,就會造成費大氣力生產出來的東西市場不需要,占用大批資金而造成積壓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