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天的沉思(1 / 1)

秋天來了,事情也多了起來。每天忙碌著,卻看不到期待的結果。做完了的事,像是被投入深潭裏,毫無聲息,連自己都懷疑它曾經的存在。過去的廢寢忘食和身心疲憊,是不是真的具有意義呢?沒做好的事,似乎沒完沒了,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從四麵八方湧來,逐漸使人變得麻木,沒有了焦慮,也不會憤怒,隻剩下機械的動作,窮於應付,效率和正確性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需要激情,而點燃激情的因素有多種。隻有正確的生活態度,才可以讓激情持續地燃燒。當我們有明確的追求目標時,再加上應有的堅持精神,“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自然就不會百無聊賴;有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懷著淡定奔向遠方,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亂,永不停息。比較而言,後一種情況不僅需要大智慧,而且需要不計得失成敗、隨遇而安,因此也更加不容易。

想起汪國真寫的那首詩,題目叫作《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隻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隻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是何等的灑脫和堅定啊!看來,“熱愛生命”才是激情的源泉。

生命是短暫的,人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爭取多做些事情,就等於延長生命,也是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災難會使很多人失去生命,過後通常會引起人們對生命的反思。當人們憑吊孩子的時候,會把哀思寄托在天堂,希望他們在那裏得到成長;當人們悼念大人的時候,通常會寄望於他們的子女,說他們延續著父母的生命。其實,天堂是虛構的,生命是不能延續的。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如果不能死裏逃生,剩下的隻有走向沉寂,從而結束生命的過程。孩子是另一個生命,受之於父母,卻獨立於父母,延續的關係是概念上的,說的是生命之間在觀念上的聯係,與父母的生命是不同的過程。當父母走向生命的盡頭時,並不會因為孩子而起死回生。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們長大並更好地生活,那是每個父母的責任。然而,那是在幫助另外的生命。

人生的目標有多種多樣,很多人都企盼著自己能成功,父母們也期待著孩子能成功。不過,對於怎樣才叫作成功,人們的理解是不盡一致的。我以為,隻要能快樂地走完生命的曆程,這樣的生命就算是成功了。獲得的成就有大有小,得到的東西有多有少,通常會影響到人們的心情,但與快樂與否沒有本質的聯係。賺到大錢的富豪和豐衣足食的農民,誰更快樂是很難說的。

有些人生活在繁華的城市,居住在寬敞的豪宅,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生命的過程中卻充滿了煩惱。有的人居住在深山老林,終日勞作、衣食簡單,專注於養雞種菜、春種秋收,沒有什麼高遠的追求和暴富的期待,也沒有與此相關的煩惱,擁有的快樂可能比富人多。所謂幸福的人生,就是由無數快樂時光累加而成的人生,或生命過程中樂多憂少的人生。

換句話說,人生不可能沒有煩惱,關鍵在於煩惱的多少,在於怎樣對待那些令人煩惱的事情。古人說:“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後退一步自覺寬。”有時,煩惱並非客觀存在的,而是由人心造就的。如果能換一個角度看待我們所遇到不順,不把有些事放在心上,說不定就會快樂起來。如泰戈爾所說:“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把他們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麵。”

很早以前,有一部叫做《逆光》的電影,裏麵有一首詩很有意思。將大意記錄於此,與朋友們分享:朋友啊,朋友/你可千萬不要憂愁/你說生活好像是沙漠/那是因為你心中沒有綠洲/先去做一個綠色的夢吧/然後才會有金色的秋/朋友啊,朋友/你可千萬不要憂愁/你說生活中到處是陰影/那是因為你總是低著頭走/挺起胸膛,迎著太陽走/把黑暗的影子永遠地拋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