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春華秋實,零存整取收獲“人脈銀行”高回報(2)(2 / 3)

3.觀察自己的溝通模式,取長補短

隻有了解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你是否喜歡遇到新的朋友?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在別人麵前,你是否可以很有自信的談論自己的優缺點?你是不是比較喜歡通過電話或是信件的方式與人溝通?你常用網絡的方式結交新朋友嗎?相關調查顯示,關於對方的說話內容,我們通常隻記得7%,但如果是肢體語言的部分,比例則高達55%。換句話說,麵對麵的溝通是最有效的。如果你過去習慣通過電話或是信件與人溝通,應該立刻改變方式。又好比說,外向的人可能會認識許多新的朋友,搜集到最多的名片;如果是內向的人,認識的新朋友可能不多,但是對於每一個人都有較深入的認識。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取向,便能有效發揮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

人脈資源有很多的效用,在積累的同時要學會有效的運用,切不可讓人脈資源白白耗費,我們可以通過人脈資源了解競爭對手,可以了解這個世界,可以得到別人的經驗知識。

1.通過人脈了解競爭對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彼也就是要掌握競爭對手的特點和動向:比如他們是否重視教育訓練?是否鼓勵員工進修以加強他們的技能?他們在同行業中的名聲如何?是否參加商展?有沒有加入商業性組織?而你的人脈網是了解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大部分都真實可靠。因為你的朋友隻會幫你,而不會去幫你的競爭對手。當然在了解競爭對手之後,最重要的是取長補短,進而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自己才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2.通過人脈了解這個世界

試著檢查一下你的人脈,你的人脈中有多少是外國朋友?如果沒有的話,你該去發展發展了。也許你有走出國門的機會,當你獨自一個人走在國外的土地上,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你體驗這個國家真正的文化,沒有人邀你到他們家,讓你看看他們的實際生活,這將是多麼糟糕的事呀。那麼,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國際性的人脈呢?首先,你應該處處注意和身邊的人講話,試著和他們交朋友,你會發現,其實他們都很熱情。在旅行中,如果你不知如何去認識他,你不妨問一句:“你常旅行嗎?”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喜歡談他們的旅行經驗,於是便能很快為你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此外,你還可以從外文圖書館或你的股票交易員那兒取得。在這些地方你可以認識到非常真誠的朋友。附近的大學也是個好地方,你可以找到與全世界最有聯係的學校或係所。如果你正在就學,國際學生組織也是最佳的起點。還有網絡,隻要你有心,就會發現朋友處處都在。

3.通過人脈得到別人的經驗及知識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朋友,他從事綠色營養食品的推廣和銷售工作,而且已經在這個行業服務了8年時間,而且一直孜孜不倦,並以此為榮。8年的工作經驗使他成為優秀的營養師和生活教練。如果你與他相處,便有機會聽到他有關營養學和養生之道的高論,潛移默化當中,你也會學到許多營養平衡和維護身體健康方麵的知識。試想,如果沒有這位朋友,你一輩子可能也不會知道這方麵的知識或經驗。你的朋友中,可能有各行各業的人,是他們,讓我們得到各行各業人的知識,這開闊了我們的思路,也為我們開拓以後的生活,轉換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四、人脈庫中也分“潛力股”與“危險分子”

識別人脈庫中的貴人,進而“攀龍附鳳”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對自己負責;同樣,遠離那些像定時炸彈一樣的“危險朋友”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攀龍附鳳”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敘轉下》,“午陽鼓刀,滕公廄騶,穎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並乘天衢。”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母連名字都沒有。劉邦原名季,意思是“老三”,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名為邦。

劉邦三十歲時,當了秦朝沛縣的一個鄉村小吏——亭長。他為人豁達大度,胸懷開朗,做事很有氣魄,很多人都和他合得來。當地的蕭何、樊噲、夏侯嬰等都是他的好朋友。這些人後來都為劉邦建立漢朝出了大力。

樊噲是劉邦的同鄉,是個殺狗賣狗的。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後,沛縣縣令驚恐萬分,打算趁起義之機響應陳勝,就派樊噲去召劉邦來相助。不料劉邦帶了幾百人來時,縣令又反悔了。於是,劉邦說服城裏人殺了縣令,帶領二三千人馬誓師起兵。

夏侯嬰與劉邦也早就有了交情。他原來是縣衙裏的馬夫,每次奉命為過往使者趕車,回來時經過劉邦那裏,總要與劉邦閑談很長時間,直到日落西山才走。後來夏侯嬰當了縣吏,與劉邦交往更密切了。一天劉邦與他鬧著玩,一不小心打傷了他。有人告劉邦身為亭長,動手打人,應當嚴懲,夏侯嬰趕緊為他解釋。不料,後來夏侯嬰反以偽證罪被捕下獄,坐了一年多班房。後來劉邦在沛縣起兵,他和樊噲主動參加,並擔任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