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一行人在離開維也納之後沒有絲毫停頓的便向著勃蘭登堡的方向一路北上,而就在安娜一行人抵達奧地利邊境的時候,護衛在安娜馬車邊上的沃納出奇的開口對著安娜說道:
“王後殿下,我們距離普魯士邊境已經不遠了,但是根據王太後殿下的交代,我們從進入到普魯士邊境之後一切都要以穩妥為主,因此在下覺得我們的線路不如更改一下!”
坐在馬車裏麵的安娜聽到沃納的話之後,神情便是一愣。
沃納說的沒有錯,路易絲擔心的便是安娜在普魯士境內遭到某些人的攻擊,而這樣一來無疑那些普魯士邊境的偏遠之地便是最為好下手的地區,畢竟如果安娜在這些邊境地區遭遇不測的話,當地的官員完全可以將責任推卸到別的地方。
“不走大路的話,那我們走哪裏?”
安娜向著沃納問道。
普魯士高層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而強國的首要條件也是要將路修好,畢竟一條四通八達且平坦的道路不僅可以加強各地的貿易往來,同時也能為軍隊的軍事調動提供便捷。
當然這一點不光是普魯士人明白,奧地利人同樣明白,普魯士和奧地利爭鋒了這麼多年,雙方在勃蘭登堡和維也納之間修築裏不少大路,而在普魯士攻占波西米亞且割占了奧地利的一部分領土之後,這些領地上的到來便被普魯士人重新整修了一遍。這樣一來沿著這條路不光可以直達維也納同時也可以直達勃蘭登堡。
這條大路被威廉親自命名為“希望之路”,當然這條路名字上的希望是否有著別樣的含義就不為人知了。不過很多奧地利人對這條大路卻一直是叫做“野心之路”,在奧地利人看來,威廉修築這條路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他日後攻打維也納提供一條便捷快速的道路。
而沃納要求改變行程便也是因為這條希望之路,這條路因為普魯士上層的重視,路麵可容納四輛馬車同時行進,可以說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大路絕對是絕無僅有的。當然修建這條路普魯士也是付出極大的代價的,道路的下麵可謂是埋藏了大量的屍骨,當然這些屍骨並不是普魯士平民的,主要是普魯士曆次戰爭中俘虜的那些戰俘!
在戰爭中被敵人俘虜的戰俘有兩條被贖回的途徑,一個是由國家來贖買這些戰俘,而另一途徑便是私人贖買。這兩種途徑也是要看戰爭的慘烈程度來決定的,若是敵人手中的戰俘太多又或者是贖金超出了能力的話。那麼這些戰俘便隻能指望自己的家人繳納贖金贖回自己了,但是這樣一來,家中有所積蓄又或者是貴族固然可以被贖回,但是大部分的平民和一些貧窮的人卻是沒有辦法了。
而對於這些戰俘,普魯士人向來是不會養著他們白吃白住的,而修路無疑可以使得這些戰俘派上極大的用場。
當然如果雙方手中都有著對方的俘虜的話。也是可以交換的。
不過因為前期工程普奧兩國曆代君主都做了不少,因此威廉為這條道路付出的代價並不是很大,起碼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王後殿下,我們從這裏走到卡普禮采,然後從卡普利采前往普拉哈季采。到達普拉哈季采之後再繞道沃利內前往皮爾森,到達皮爾森之後我們直奔德累斯頓。那裏已經算是普魯士的內地了,我想也可以確保您的安全了!”
聽到沃納這麼說,安娜思考了一下之後便同意了沃納所說的路線,整條路線之上最為危險的便是被普魯士占領的原屬奧地利領地,其次便是波西米亞地區,畢竟這些地區被普魯士統治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這一路上的危險性也是可以預期的。
很快在當天下午,安娜一行人便抵達了普魯士的邊境,當邊境哨站處的普魯士士兵看到打著普魯士王室旗幟的馬車經過時,這個哨站一邊列隊迎接安娜一行人,同時也是迅速的派出傳令兵前往捷克布傑耶維采。
當德紹得知安娜一行人已經進入普魯士邊境的時候,盡管心中已經有了準備,但是德紹還是為安娜一行人的速度感到驚訝,要知道安娜等人的行動僅僅隻比埃爾斯特納派來的通風報信的人慢了一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