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anShu.Com);
在安特衛普,英軍在休整了兩天之後便繼續向著馬納逃竄的方向追擊而去,但是當英國軍隊抵達貝弗倫的時候,已經抵達了貝弗倫的哈根所部法軍讓英國人大吃一驚。
貝弗倫是安特衛普西部的一座小城,人口僅僅隻有不到千人,哈根所部在英國人抵達之前便已經占據了貝弗倫,不僅如此,在貝弗倫的郊外,哈根麾下的一萬將士已經構築了一條簡陋的防線,雖說非常簡陋但是對於英國人來說已經是足夠了。
雷赫特一戰讓英國上下明白冒進是不可取的,而法軍也並不是他們一開始所想象的那樣一觸即潰。正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拉爾夫對前鋒軍隊進行了一些調整,充當整支英國軍隊前鋒的是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外加一個重炮團,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千人。
當然在這一萬千人之後乃是英國軍隊的中軍主力,高達四萬人的中軍在拉爾夫的親自率領下向著貝弗倫滾滾而來。
不過對於哈根來說,英國人盡管占據了兵力上的極大優勢,但是雷赫特一戰英國人的表現已經通過馬納麾下傳令兵的口中傳到了哈根的耳中,在哈根看來英國人的這種戰鬥力簡直是不堪入目,因此他對英國人也有些不太瞧得上。
當然,哈根犯了一個主觀上的錯誤,他沒有意識到,馬納的勝利是建立在英國人的輕敵和冒進之上,當然英國人的戰鬥力相對於法軍士兵來說的確是差了一些,但是英國畢竟是一個老牌帝國,英國人的武器裝備以及軍隊配置絕對是歐洲一流的。
哈根所部一萬士兵,但是哈根手上隻有五十門火炮,而且為了考慮到截擊之後的撤退,因此這些火炮都是輕型火炮。而反觀英軍,因為之前受到的教訓,因此在拉爾夫的嚴令之下。英國前鋒軍隊提高了警惕,雖然兵力是一萬千人,但是這些軍隊卻配備了足足一百三十門火炮,而其中更是有一個重炮團超過六十門十二磅以上的重型火炮。
率領英國軍隊前鋒的正是拉爾夫麾下大將布魯克,這位布魯克將軍的履曆在英國軍隊將領之中堪稱是卓越,他不僅參加過大英帝國對印度殖民地的開拓在之後更是參加了對北美地區叛軍的鎮壓以及對西印度群島土著的攻伐。可以說布魯克的腳步遍布了整個大英帝國對外開拓的疆土之中。
隻不過這位布魯克將軍並不是名門出身,因此在英國軍界。盡管布魯克的戰功足以讓他更近一步,但是卻始終在中層徘徊,如果不是這次拉爾夫看中了布魯克豐富的戰鬥經驗,恐怕布魯克這輩子都不一定能夠被晉升為將軍。
現年已經五十六歲的布魯克對於這次遠征歐洲大陸可以說是倍加珍惜,他知道相較於同輩甚至是後輩的將領,他已經落後了不少。畢竟五十六歲的少將實在稱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因此布魯克也暗下決心,不管是為了自己的軍事生涯還是心中的野心,他都要在這次戰爭中好好表現。
幾十年的戰爭生涯讓布魯克對於戰爭中的每個細節都是非常關注的,布魯克非常清楚在戰場上細節決定成敗,有的時候一個疏忽便能讓整場戰鬥毀於一旦,因此在拉爾夫任命布魯克為前鋒統帥之後,布魯克便對安特衛普至科特雷特之間的地圖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研究。同時他還向拉爾夫索要了大量的戰馬和對麾下軍官的生殺大權。
有了戰馬,布魯克可以提高自己麾下軍隊的機動能力,雖然已經有了一個騎兵師的配備,但是布魯克尤顯不足,而對麾下軍官的生殺大權則可以讓麾下的軍官感到畏懼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的完成軍令。
在得到了拉爾夫的應允之後,布魯克便率領麾下的一萬千人開拔了。
因為英國軍隊在雷赫特之戰中的失敗,因此戰後,拉爾夫便下令軍隊停駐在雷赫特附近。而在駐紮在雷赫特期間,拉爾夫也對安特衛普進行了進一步的安排。
安特衛普是一座港口城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安特衛普對於英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在沒有攻克安特衛普期間,英國遠征軍主要是通過海軍運輸然後在荷蘭的鹿特丹登陸集結,而鹿特丹到英國本土的距離自然要比安特衛普要遠上一些。
現在英國軍隊已經攻克了安特衛普,這意味著英國人以後的兵員和物資都可以通過海運直接抵達安特衛普。而安特衛普可謂是距離法國的國門隻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