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了全部的身家之後,庫圖佐夫麾下的軍隊達到了六萬三千餘人,而此刻在他的對麵,巴格拉季昂麾下擁有五萬餘人的俄軍,從兵力數量來說,庫圖佐夫無疑是占據了上風,但是庫圖佐夫軍隊盡管在人數上占優勢,但是在裝備和士氣上卻是落後於巴格拉季昂所部俄軍。.
不過在庫圖佐夫看來,自己一方還是占據了上風,特別是當他的人從斯德哥爾摩傳回瑞典人有意對俄羅斯人宣戰的消息之後,庫圖佐夫自認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了他的一方。
但是庫圖佐夫不知道的是,瑞典人的確在俄瑞邊境部署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但是瑞典人並沒有準備從芬蘭地區直接向聖彼得堡地區進攻。
在瑞典人的作戰計劃之中,先用武裝護僑的名義試探俄羅斯帝國的態度,如果俄羅斯人同意,那麼瑞典人便先攻占西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的北部地區,而後再從西、北兩個方向向俄羅斯帝國施壓,而若是俄羅斯人不同意,瑞典人也是計劃采用這一戰略。
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實力猶存,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瑞典人想要大規模的向俄羅斯帝國宣戰,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是瑞典怎樣都無法跨越過去的障礙,除非瑞典盡起全國海軍和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決一死戰,但是即便瑞典人盡起全國海軍和俄羅斯人決戰,勝負也在五五之數,甚至瑞典還略處下風。
瑞典國被波羅的海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便是和俄羅斯帝國直接接壤的芬蘭地區,而另一個便是瑞典王國的本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而芬蘭地區則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東部。
盡管都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上。但是兩者接壤的土地卻遠在北方,嚴酷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地形的複雜,那裏根本不適合軍隊的通行,因此即便是瑞典國內與芬蘭地區的來往都是通過海運。
在得到俄羅斯人的回複之後,大喜過望的古斯坦夫立即命令集結在國內的軍隊立即通過海軍前往西立陶宛。當然為了不觸怒普魯士人以及為了在兩國之間保持緩衝區的思想,古斯坦夫明確的對軍隊的將領們下達了命令,那就是瑞典軍隊隻能攻占從帕蘭加至希奧利埃東北方向的領地,和普魯士的占領領土邊境務必保持三十英裏以上的距離。
四萬瑞典軍隊在古斯坦夫國王的命令下達之後便開拔,還有兩萬的軍隊則是準備在第一批軍隊全部運抵之後再做開拔。
....................................
就在東歐地區一片慌亂的同時,在中歐。由威廉親率的普軍在會合了第六師團之後已經行進到了薩克森與波西米亞地區的交接處。
而與普魯士相對應的,圖哈大公也得到了來自匈牙利的援軍,三萬匈牙利援軍之中近一半是騎兵,而這些馬紮爾騎兵的加入更是讓圖哈欣喜如狂。在歐洲有兩個地區是公認的最適合量產輕騎兵的地區。一個是烏克蘭平原,那裏的哥薩克騎兵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驚歎,而另一個便是匈牙利。桀驁不馴的馬紮爾人在輕騎兵戰術上的造詣和哥薩克人持平。
當然有人會說歐洲很多地方的騎兵都不必上述兩個地區的要差,當然這一點必須要承認,隻不過那些騎兵要麼是重騎兵要麼就是在征召動員方麵不如匈牙利或者哥薩克給力。
一萬五千馬紮爾騎兵的加入不僅極大的提升了奧地利軍隊的機動性,同時也讓奧地利軍隊更加具有攻擊性。
任何時候,騎兵都是一種進攻的兵種,飛奔的馬蹄、雪亮的馬刀光是看起來便足以讓敵人膽寒。
而從維也納趕來的兩萬多援軍也正在來援的路上,兩個好消息讓圖哈的心中慢慢的被激起了勝利的**。五萬多的援軍加上圖哈麾下之前的七萬人。這意味著圖哈將率領十二萬多的奧地利將士和普魯士對決疆場!
可以說歐洲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這樣規模的戰役了,要知道不光是奧地利人的兵力高達十二萬。在他們的對麵普魯士軍隊的兵力並不少多少。
在匈牙利援軍抵達前線之後,普魯士方麵沙恩霍斯特的第三師團也已經增援到了德紹元帥的麾下,再加上從各地源源不斷增調上來的補充兵,德紹麾下也恢複到了六萬五千人的兵力,而若等到威廉率領的王室近衛軍和第萬餘人的兵力。
在歐洲曆史上很少有像這樣在局部地區的爭奪上,雙方便投入了如此多兵力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