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丹麥,雖然丹麥的海軍還可以,但是其陸軍完全就是渣渣一般的擺設,就連已經沒落的瑞典軍隊都打不過,又拿什麼來和如日中天的普魯士軍隊戰鬥。

1788年八月,普魯士在與丹麥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正式對丹麥宣戰,而幾天之後,瑞典的古斯坦夫國王也代表瑞典正式發布了針對丹麥的戰爭動員令,兩萬瑞典大軍隨即壓向了丹麥的挪威地區。

丹麥的弗雷德裏克六世在得到普瑞對丹麥宣戰的消息之後徹底慌了神,而且和他預想中不一樣的是,俄國人居然除了一些口頭上的形式之外根本沒有一點點的實際行動。

除了奧斯曼土耳其的威脅之外,還有一點讓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保持沉默,這一點便是普魯士答應支持俄國奪取華沙。

1782年,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徹底瓜分波蘭,但是因為三國之間微妙的關係,不得不單獨將波蘭的首都華沙**出來規劃成一個自由市,要知道華沙城內可是有著數以十萬計的人口而且華沙周邊是一片十分肥沃的土地,這讓三國一直以來都對華沙充滿了渴望。而現在普魯士願意支持俄國取得華沙,那麼俄國便是十拿九穩,相較於此,聖彼得堡決定暫時觀望勢態,如果普瑞露出頹勢,那麼俄國不介意再撲上去咬上一口。

穩定了奧地利與俄國之後,威廉立即讓人聯係英國方麵,之前喬治四世已經答應了威廉,英國將會派出本土艦隊的主力前來幫助普魯士。威廉這次正是想讓英國能幫忙封鎖卡特加特海峽,隻要將卡特加特海峽一封,那麼丹麥的航海行業便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到時候

恐怕丹麥的海軍都沒有精力到普魯士波羅的海地區來製造麻煩。

1788年八月七日,普魯士以梅克倫堡作為丹麥的幫凶必須受到懲罰的理由,三萬普魯士大軍悍然入侵梅克倫堡,這支三萬大軍的統帥正是德紹元帥,隨著勃蘭登堡軍事學院越發的走上正規,整整忙碌了四年的德紹被威廉調了回來進入了軍事部,而現在更是擔任了此次攻伐丹麥的三萬餘普軍的最高統帥。

第三師師長沙恩霍斯特,第五師師長克勞恩茨,第八師師長布呂歇爾,這三位堪稱普魯士軍方的少壯派將領擔綱了這次戰爭的主角,雖然克勞恩茨已經四十七了,而最年輕的沙恩霍斯特也已經三十三了。

當初威廉在勃蘭登堡軍事學院第一次入學考試上賞識的那個青年—格奈瑟瑙也在沙恩霍斯特的麾下擔任了一個團長的職務。

可以說此次對丹麥的戰爭正是威廉對普魯士軍方少壯派的一次考驗,隨著勃蘭登堡軍事學院的成立,無數的專業軍事人才被輸送了普魯士軍隊的各個部門,但是這幾年和平的生活讓這些天之驕子沒有什麼用武之地,現在,難得有一個鍛煉的機會,所以威廉將這些普魯士的未來派上戰場讓他們經曆戰爭的考驗。

亨利、斐迪南等一批老將已經老了,雖然他們依然能夠率領普魯士大軍縱橫披靡,但是威廉必須為普魯士的未來培養更多的人才,特別是勃蘭登堡軍事學院第一任院長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元帥的逝世對威廉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讓威廉明白了必須培養普魯士未來頂梁柱們的急迫性。

所以此次威廉決定任命德紹元帥擔任此次戰爭的統帥,作為勃蘭登堡軍事學院的副院長而在齊騰元帥死後更是接任了院長的德紹,此次參與行動的三個師中很多軍官都是從勃蘭登堡軍事學院走出來,由德紹擔任統帥無疑能夠最大限度的凝聚這支軍隊的戰鬥力。

1788年八月八日,普軍兵臨帕爾辛,守城的梅克倫堡軍官眼看普軍勢大選擇了投降,這也讓普魯士軍隊取得了開門紅。

為了應對普魯士的進攻,梅克倫堡的弗德裏克公爵深知分兵四守是不可取的行為,所以他將整個梅克倫堡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梅克倫堡的首府什未林,而在公爵的勸說之下,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也向梅克倫堡派遣了總數達到六千餘人的援軍。

加上梅克倫堡的一萬兩千軍隊,在什未林的梅克倫堡聯軍達到了一萬八千餘人,但是麵對普魯士的三萬大軍,弗德裏克還是感覺到了不足,他接連向丹麥派遣了五波使者,在幾經商討之後,丹麥同意派出一萬三千軍隊支援梅克倫堡。

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