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威廉決定進行改革的時間已經有小半年了,在這小半年裏,包含當初跟隨威廉出戰奧地利的一些普魯士軍隊已經開始向上級層層遞報決定推薦參加勃蘭登堡軍事學院考試的士兵。
威廉當初決定改革最擔心的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會唆使軍隊的士兵們抵製這一政策,但是上帝保佑總算在士兵中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相反因為給予了所有士兵能夠向上的台階,這一政策受到了大部分普通士兵的歡迎。
但是反對的力量依然強大,普魯士四分之一的軍隊並沒有將他們的推薦名額遞交上來,這些軍隊受到了很多守舊勢力的影響,可以明確的說這些人在觀望著改革的局勢。
想到這裏,威廉又想起東普魯士的莫拉克侯爵,盡管侯爵在後來沒有明確反對改革方案,但是在言談中威廉感受到了這位老侯爵對改革的不滿以及抵觸。
要知道目前的普魯士盡管在歐洲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國,特別是在中歐及東歐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普魯士依然是一個農奴製國家,農奴製國家的強大相對而言是有限的,難道你能指望那些被貴族們強製派上戰場的農奴們能夠發揮多大的戰鬥力麼。
但是俗話說的好,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隻有對軍隊進行改革,讓國家的武裝力量能夠完全隨自己的意誌來運轉才能將以後國體改革會對整個國家的衝擊力降到最小。
當然在後世也有一眾觀點認為是應該先政治改革之後再進行軍事改革,但是眼下進行政治改革是非常危險的,軍事改革也許會有一部分貴族會支持,但是一旦說是政治改革,那麼整個貴族階層都會反對。
因為在後世普魯士是1807年10月,時任普魯士的首相的施泰因簽署了十月敕令,廢除了農奴製,以此為契機,普魯士的軍事改革也得以開始,普魯士軍事改革家們,廢除了普魯士軍隊中的等級製度,而以軍功製,來決定軍官的升降,把那些無功受祿的容克子弟和那些年老無能的軍官,被清理出普魯士軍隊。
但是目前來說政治改革實在是太危險了,威廉今年隻有十歲,軍事改革是基於他在普奧戰爭中帶領普魯士勝利取得的威望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軍事貴族們會反對但是不代表所有的貴族們都會反對,軍隊的改革讓原先被那些軍事貴族把持的軍權向所有的人敞開了大門。
廢除農奴製,目前來說不僅僅是得罪了貴族階層,相當一部分的資本家也會抵製。農奴從其主人手中分得一塊份地,作為代價他們必須無償耕種領主土地,服各種勞役,並上繳大部分勞動產品。農奴製的基本特征是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於農奴主。而農奴主則利用這種人身依附關係,對農奴實行超經濟的強製剝削。
但是目前農奴製經濟是普魯士製度的基礎。在商品化農業和工場手工業開始發展的現在,農奴製提供了低廉的勞動資源,對普魯士的商品經濟和工場手工業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所以在廢除農奴製方麵,威廉並沒有表現的向前輩穿越者一樣的對農奴製是那樣的憎惡,他必須選擇一條目前來說最有利的道路來走,如果說以文明倒退的代價換取普魯士在歐洲的霸權,威廉也一定會答應的。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可不是空話,既然已經走上了爭霸的道路,那麼就要一直走下去。
據威廉所知,之前自己對軍隊進行改革的法案在內閣中並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最後是洛克斯動用了自己首相的特權強製通過的。
想到軍事改革威廉就想到自己派遣到北美地區的遠征軍隊,據英國海軍帶來的布呂內克伯爵的信件威廉得知,因為南方美軍在薩凡納城下遭到重創,北方美軍不得不抽調出一批名義上是美軍但是事實是法軍的軍隊前來支援南方。
而原本在北美北方活動猖獗的華盛頓部也因為大陸議會關於抽調北方美軍力量加強南方美軍力量的決議從而漸漸平靜了下來,布呂內克大膽預測在不久的時間內,南方美軍一定會再次卷土從來,麵對這一壓力,布呂內克手上已經所剩無幾的力量根本不會有多大的勝算。
在薩凡納一役中,盡管普英軍隊取得了勝利,但是結果並沒有像布呂內克想象的那般輕鬆獲勝,普魯士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役結束之後,據布呂內克統計在薩凡納一役中陣亡的普魯士士兵超過兩千餘人,另外有將近三百的士兵重傷,也就是說普魯士向北美地區派遣的第一支均隨已經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