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四月,在波西米亞的布拉格,亨利親王與奧地利政府的全權代表考尼茨首相正式開始了交接波西米亞地區的儀式,在儀式上亨利臉上散發出勝利者的光芒,而垂頭喪氣的考尼茨首相則成為了用以承托勝利者的綠葉。
在此不久前,西線的法蘭西軍隊正式撤軍了,他們回到了之前的出發地、法國境內的南希。德紹元帥帶著普魯士軍隊則撤到了科隆境內。
而威廉也帶著大軍回國了,在返回勃蘭登堡的路上他和斐迪南親王會合了,近十萬的普魯士軍隊鬥誌昂揚、齊聲高歌。看著如此威武雄壯之師,威廉豪氣頓生,有此強軍,哪怕是全盛時期的拿破侖他又有何懼之。
在大軍即將抵達勃蘭登堡的時候,威廉接見了從城內趕來的洛克斯,他看著累的滿頭大汗的洛克斯歉意道:
“洛克斯公爵,實在是辛苦你了,先是讓你去維也納又讓你修建勃蘭登堡門,我都覺得有些對不起你了”
“國王陛下,我的辛苦實在是不算什麼,重要的是陛下能夠帶領普魯士軍隊打敗奧地利人”洛克斯謙虛道
“對了,公爵閣下,勃蘭登堡門修建好了沒有”威廉忽的向洛克斯問道
“陛下,我們按照您的意思已經修建好了勃蘭登堡門”洛克斯恭敬的說道
“哦,你說的具體些,這座門可是用來凱旋了,可不能讓歐洲各國笑話”威廉笑道
“是的,陛下,已經修建好的勃蘭登堡門高26米,寬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義的砂岩建築,以雅典衛城的城門作為藍本,再具體的情況要您親自去看了”洛克斯賣了一個關子
“好啊,等軍隊在城外休整兩天,兩天之後正式在勃蘭登堡門舉行凱旋儀式,斐迪南你去將這個消息通告全軍”威廉小手一揮豪氣的說道
等斐迪南親王通告全軍過兩天將舉行凱旋儀式之後,整個普魯士軍隊都歡騰了起來,行軍中的士兵們紛紛將自己的帽子扔上了天空,巨大的歡呼聲即便是隔了很遠依然能夠聽得見。
1780年四月二十一號,威廉在勃蘭登堡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在前一天舉辦凱旋儀式的消息宣布之後,第二天一早,勃蘭登堡的居民們紛紛起了個大早,他們站在街道兩旁焦急的等待著,就連臨街的房屋上都擠滿了人。
忽然人群中傳來了一句“來了”,原本喧囂的人群瞬時間安靜了下來。人們伸長脖子向街道上望去,但是先傳入他們耳中是“嗒嗒”的馬蹄聲,一會隻見三個騎兵舉著巨大的旗幟行了過來。
當中的騎士舉的是普魯士王國王旗,兩旁分別是普魯士軍旗和普魯士國旗,象征著普魯士國家和軍隊都忠誠的屬於他們的國王。
在三個騎士緩緩的前進的時候,人群眾傳來了低呼聲,所有人都突然感覺到了地麵的震動,隻見不一會,那三個騎士身後出現了大批的騎兵,這些騎兵以八匹馬為一排,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湧了過來。
那些馬上的騎士們挺著他們的胸膛,驕傲的高昂著頭,雖然他們一言不發但是氣勢磅礴,整個隊列莊嚴肅穆。
在騎士們來到人們跟前的時候,預先準備好的軍樂隊開始演奏起凱旋曲,聽到音樂聲響起,人群好似如夢初醒,少女的尖叫聲、男人們的呐喊聲彙成一片,直到不隻是誰先開了個頭,所有人都狂喊著:普魯士萬歲。
此刻的勃蘭登堡隻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普魯士萬歲
在騎兵之後就是威廉帶著此次出征的軍官們,在他左邊的是斐迪南親王,右邊是昨天剛剛到達的德紹元帥。
看著進入眼簾的勃蘭登堡門,威廉不得不欽佩起洛克斯的辦事效率,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偉大的建築。
勃蘭登堡門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撐著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依照愛奧尼柱式雕刻,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
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尼刻,羅馬神話中的維多利亞)銅製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麵向東側的柏林城內,右手手持帶有橡樹花環的權杖,花環上站著一隻展翅的鷹鷲,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雕塑象征著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