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本遊俠兒,何妨拔劍向君王?(1 / 3)

明月映山路,夜靜晚風幽。元氣裂,兩儀具,五嶽峙,真形露。惟岱宗,儼箕踞,仰彌高,屹天柱。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玄。踖此往,嘉無數。無懷下,兵刑措,七十君,接鑾輅。

此等山勢唯有在自古封禪的泰山方能見到,而此時,在泰山之巔,卻是雪雨紛飛。

“李沐風,你也是我大唐的一員猛將,又是五姓七望之族人,雖然你朝堂是拔劍相峙,但隻要你束手就擒,陛下勢必會饒你不死。”

“是啊,將軍赫赫戰功,又是隴西李氏一族,想必陛下亦不會責怪你的。”

“那李君羨已死,陛下亦不想牽連太廣,你又何必如此?”

“是啊,沐風將軍,淳風真人與你私交甚好,又是忘年之交,他已向陛下說盡好話了!此人對陛下說的話陛下無不仔細傾聽!”

喧囂的勸導聲不絕於耳,李沐風嘴角微笑,微閉雙眼,始終一言不發,忽然他眼睛一睜,精芒四射。

“昔日,我隻是隴西李家旁支庶出的紈絝,每日隻知尋歡作樂,若沒有師帥教導怎有我今日之風光,弱冠之年便成為從三品上的雲麾將軍,若是沒有師傅,我如今也隻是隴西李氏大宅中的一紈絝,日日隻知遊蕩於坊市畫船的富家少爺,亦或遊蕩江湖的一個遊俠兒,這些李某自知。”

“貞觀初年,突厥攻至距長安僅40裏的涇陽,朝野震動。師帥與鄂國公奉命迎敵,那一年我15歲,師帥一路上教導悉心教導,我從九品的校尉升到遊擊將軍,解除了長安之危,師帥仍不忘為我請功。”李沐風披頭散發,可是此時仰天長嘯,似乎是在自言自語,手中長劍也跟隨著他的心跳在動。

“貞觀八年,西北吐穀渾王慕容伏允犯境,衛國公主動請纓,師帥卻親自到衛國公府,為我請纓,讓衛國公帶上我。”

“那一戰,盡顯我大唐風範,從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穀渾軍,使得那伏允的部下不堪我大唐的追擊,殺了那伏允,我漢人中武悼天王也不曾將這蠻邦異族殺的如此徹底,滅突厥。我戰功卓越,追封將軍。可這碩碩軍功若無我師傅的上門請纓,焉有我今日之輝煌。”李沐風俯視下方眾人,一臉的不屑,他接著說道。

“若說軍功,師帥隨太宗皇帝破宋金剛於介休,又討王世充,連拔數城,而後隨軍大破竇建德、劉黑闥,太宗稱帝後還有那渭橋一戰更是衛我中原,師帥的軍功比我高多了,可太宗皇帝依舊僅是憑一句:唐朝三代之後,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據有天下。便降罪與他?”

李沐風一臉悲戚,嚎啕大哭。周圍眾人此刻都羞愧的低下了頭,他們也為李君羨感到悲哀,太宗皇帝隻憑借一句:女主武氏代李,就殺了李君羨,眾人也是心寒。

“李淳風與我雖然是至交,是我兄長,可是我師傅卻是因李淳風及一讖語而遭慘禍,我焉能求他對陛下美言幾句?”望著四周的眾多禁軍高手,李沐風不由得仰天一吼,這一吼盡是悲哀,盡是無奈,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

自己的至親兄長的一句話害死了自己的授藝恩師,李沐風卻是不知該如何做才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道理更是恩師所教。”李沐風心在流血,當日聽聞恩師李君羨被皇帝降罪,他連夜從遼東趕回,可是緊趕慢趕恩師還是被處死。李沐風心若刀絞而不能說,心有怨念而不能言語,於是他趕赴長安,騎行百裏,在玄武門前長跪不起,請求麵聖。

還記得那一日,太宗皇帝依舊淡然,身邊沒有文武百官,李沐風倉促而來,也沒到含元殿去卸下長劍,不過這卻無妨,赫赫戰功,也就讓它擁有和鄂國公,同樣的榮譽:帶刀進殿!此時單膝跪下,仰頭問道“陛下,我恩師何罪之有?又何罪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