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致謝(1 / 2)

感謝魏文彬先生可愛的小孫女兒魏語小朋友。盡管她年僅一歲有半,但我鄭重地把她列為我要感謝的第一個人。她是我和魏文彬先生溝通的重要橋梁。我一直把她假想為本書的第一個讀者,並曾考慮將本書題獻給她。因為我相信,魏文彬先生從堅決不同意接受采訪到最終敞開心扉,與她適時地光臨人世不無關聯:她的到來消融了爺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堅硬,令他變成一個柔和親切的長者,對一切都懷有脈脈溫情,慈祥而寬容。我也相信是可愛的小孫女兒觸動了他講述的願望——我用以說服他的一個理由是:你總該留下些什麼,好讓你的孫輩能夠借此觸摸到祖輩的靈魂。

感謝魏文彬先生最終肯於毫無保留地敞開心扉,講述了他15年艱辛改革的心路曆程、大量鮮為人知的史實細節以及他的家族故事,也感謝他容忍了我在某些方麵的無知和蒼白。

感謝現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局長歐陽常林先生。他是一個非常低調務實的人,曆來主張少說多做,輕易不接受外界的訪問。但他仍於百忙之中接見了作者,並就研究視角和寫作立場等問題向作者提出了善意的忠告,後來亦曾撥冗審閱絕大部分書稿。

感謝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薑欣女士。她是魏文彬先生極為信賴的助手,而我在與她打交道的過程中深深地懂得了她深獲信賴的原因。我相信很少有女子能像她那樣同時擁有同樣強健的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又同時擁有同樣出色的書麵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她是本書的第一個審閱者,她的“火眼金睛”讓初稿中的許多不妥無處可逃,這些不妥大至事關政治,小至一個標點、一個筆誤,她的嚴謹與精準讓我心悅誠服。

感謝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兼湖南經濟電視台台長呂煥斌先生。他是我的老領導和老朋友。本書中有一段關於他的文字寫道:“他有一條頗為出名的‘毒舌’,表達意見向來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因為既有思想的銳利又有語言的精準,當他想要表達否定性意見時,往往攻勢淩厲。”他的這一特點同樣表現在審閱本書的過程中。他的高標準嚴要求曾經給我很大的壓力,但我從中獲益良多。

感謝已經調任海南廣播電視總台台長的丁暉先生。他是我早年在湖南電視台《焦點》欄目的同事。我曾在一篇隨筆中這樣寫他:“打了十幾年交道,我從未見過他不誠懇。他話不多,很少打場麵上的哈哈。他經常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恰當地伸出援手,所以年紀輕輕就得了‘及時雨’的雅號,並且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雨。你若跟他商量事情,他總是又沉穩又幹脆地說出你最想要的那個答案——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其一他抓問題迅速準確,也看得透你的心思;其二他肯站在你的立場來替你著想。很多坐火箭上升的新貴都易被人批‘人一闊臉就變’,他‘闊’得很快,臉卻不變,始終還是那樣誠懇的一副模樣,遠遠近近的人,無論高低貴賤,得意失意,他都給你同一副臉。這一點使我堅信,他的成功是一種必然。”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我依舊像當年在《焦點》欄目組那樣,得到不少“潤物細無聲”的幫助。特別是他“出道”以來從未接受過外界采訪,唯獨這一次破了例,這使我深感榮幸。

感謝曾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現任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黨組書記兼湖南日報社社長的覃曉光先生。他曾在百忙之中極為親切地接受了我的采訪,他的謙和平易、真誠坦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魏文彬先生穿越風雨、曆久彌堅的深厚情誼讓我懂得惺惺相惜的感覺如此美好。

感謝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秋雲先生。他是一個全無偽飾、極為直率的人,他提醒我注意一個“失敗”的魏文彬:“我建議你寫老魏要多挖他的思想,他的做法之外的一些東西。要思考為什麼別人做不成的事他做得成,為什麼他做成的事沒有更多的人喝彩卻有很多人挑毛病。”

感謝湖南廣電集團副總經理羅偉雄先生。他的觀點讓我深受啟發,堅定了我寫作此書的信心與決心:“如果不寫他或是沒寫好,從湖南廣電的發展史來看,是一個重大的曆史缺陷,對中國的傳媒、電視傳媒產業的發展曆程,也是一個莫大的遺憾。要好好地寫。要寫他的心路曆程,各個不同的階段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感受,他的痛苦,他的掙紮,他的寂寞……”我希望,他會在字裏行間看到我在這些方麵所做的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