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楔子(1 / 1)

癸卯年,正月十四。

【立春】

宜:作灶、鋪路

忌:祈福、安葬、安門、祭祀、餘事勿取

——

巳正三刻。

鹹陽城郊。

某處逼仄、惡臭的狗窩內。

一個衣衫襤褸的“丐中丐”,蓬頭垢麵,在一堆砭人的幹蒲草上,走完了他這一貧如洗的一生。

顯而易見,老乞丐是活活窮死的。

但他其實是個“巨富”——“富有”全天下的貧窮。隻是所有人都視而不見罷了。

好在這已經是第九次了。

可憐人早都習慣了。

權當做是,又走一次“過場”罷了。

可這回,他在斷氣前,“欣喜若狂”——如此說似乎有點奇怪——畢竟,這就是那期盼已久的“最後一世”了。

好了,現在,“不可一世”的“九世窮神”,將要位列仙班去了。

他前前前前前前前前世所犯下的罪愆,曆經九世,已然足以得到諸神的寬宥了。

此罪已贖,此世已銷,此生已了。

那麼,夫複何求?

故此,當真再無任何掛礙和“未了因”了。

鶴發雞皮的老丐,蓬頭曆齒,在彌留之際,望著狗窩頂,眼笑眉舒。

用氣若遊絲的聲音,陶然吟哦道: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此乃唐寅那首頗有名氣的臨終詩。

然則,他此時此刻的心境,倘和詩人相比,那還得用桃花庵主的另一句詩來作答——即“一在平地一在天”了。

而接下來,他便可肆無忌憚,行使天授“神權”,將窮神的“因果”轉嫁給下一位“幸運兒”了。

仿佛是把一頂至高無上的“皇冠”,加冕在一位萬乘之尊的頭上。

老人是那般地慷慨,那般地敞亮,那般地慈悲心腸。

臨了,其心髒“咯噔”了一下。

他了然,就在方才這一息之間,他,已至。

“子知我名,凡我所為,驅我令去,小黠大癡。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時,乃與天通……”

九世窮神,欣然闔目。

……

在民間,通常於正月初五(即“破五”)送窮神。

隻有到了這天,方可把過年累積的拉颯清理出門。

若過了這天,醃臢穢雜便會由“福財”轉為“窮土”。

因此,非得抄起笤帚、畚箕,“除之而後快”不可。

大家一起“趕五窮”(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當然,“送窮日”亦有別的說法:

正月初六、正月二十九(即“窮九”)或正月的最後一天(即“晦日”)。

據《文宗備問》記載:

“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

由此看來,這“窮神”的來頭真不小,竟乃顓頊之子。

唐姚合《晦日送窮》曾雲: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而閩粵地區,則以年初三為“送窮日”。

華夏地大物博,自然風俗有殊,但不論若何,有一點是不異的:

窮神,須當在正月裏滾蛋。

九世窮神未等過完上元節再走,實在業已很給大許國百姓麵子了。

另據錢鍾書《管錐編》考證,在明清前,“窮神”皆稱作“窮鬼”。

“九世窮神”,遂也即“九世窮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