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新時代中(2 / 2)

例如海藍集團隻花了1.6億,就拿下了微電影時代科技投資1.31億所獲得的權益,本應分給微電影時代科技的2.59億淨利潤歸了海藍集團——而海藍集團實際上隻付出了0.29億!

而留白影業則被執掌華夏新視集團的李虹和周婭看中,被華夏新視集團全資收購,改名為華夏新視影業:

華夏新視集團被江南、李虹和周婭進行大規模改革後,跟著海藍集團投資影視項目賺了不少,但是新視集團本身的業務卻沒什麼大的起色,主要是和過去一樣:

華夏科教電影製片廠接一些相關部門的科教片訂單、華夏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接一些官方媒體的紀錄片訂單......至今都沒有上一個商業片項目——也沒有上商業片項目的製作能力。

之所以全資收購留白影業,就是為了讓新視集團擁有製作商業片項目的能力;周婭打算先製作一些成本在5000萬以下、主題比較正的中小項目,然後靠華夏台的關係在國慶檔開畫。

為了避免華夏新視集團在製作商業片項目後,與海藍集團發生直接的衝突,江南成立了一個名為“海藍聯合製作委員會”的機構,和海藍集團、飛奈華夏平台與海藍影視的“暑期檔同盟”一樣,協調海藍集團與華夏新視集團之間的合作和競爭。

在海藍文學擔任副總裁、實際執掌海藍文學的單婧,不甘心一直屈居副職,但又不能把汪大編劇這個人脈資源很豐富的影視行業老人給直接踢出去,於是乎和李虹、周婭一起活動,居然讓汪大編劇當上了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的負責人!

原來電影頻道那邊,早就想把常年虧損的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這個包袱給甩掉了——畢竟當初搞這個製作中心,是因為當時的華夏影視行業還沒發展起來、影視作品能不足,不得不自產影視作品來滿足需要;

現在華夏影視行業已經發展起來了,電視劇能年產20000集以上、電影能年產3000部以上,差不多有8000集以上的電視劇和1500部以上的電影沒法播出或者播出沒幾天就下架,已經不缺影視作品產能了——甚至可以說產能嚴重過剩!

現在海藍文學及其背後的海藍集團、華夏影視集團、華夏台科教基金,這三家一塊找上門來、希望拿下電影頻道的影視製作中心,電影頻道自然是高興的很,而且願意讓製作中心繼續使用電影頻道的牌子,因為電影頻道很信任海藍集團的製作能力。

而汪大編劇在被單婧忽悠了一番後,欣然接受了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主任一職,將海藍文學總裁一職讓給了單婧——而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也在事實上歸單婧管理;

單婧沒有把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的製作能力拆分掉,而是希望能利用電影頻道影視製作中心的製作能力,對海藍文學的劇本庫、以及海藍文學旗下的海藍中文網的網文庫中的優秀內容,進行影視改編!

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背著江南搞獨走了,不過單婧拉上了江南的正牌女友李虹,而且願意加入江南組織的海藍聯合製作委員會,與海藍集團——海藍影視、華夏新視集團進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