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溫度下,一般認為豬舍氣流應保持在0.1~0.2米/秒為宜,最高不超過0.25米/秒。同時,在嚴寒冬季應堵塞屋頂、門、窗的一切縫隙,防止賊風侵襲。
問題292: 氣溫對養雞生產有什麼影響?
答: 飼養肉用仔雞的施溫標準: 1日齡34~35℃,以後每天降低0.5℃,直至降到22~24℃,以後維持此溫度不變,當雞群遇有應激,如接種疫苗、轉群時,溫度可適當提高1~2℃,夜間溫度比白天高0.5℃。雛雞體質弱或有疫病發生時,溫度可適當提高1~2℃,但溫度要相對穩定,不能忽高忽低,降溫也應逐漸進行。溫度高時,雛雞表現伸翅,張口喘氣,不愛吃料,頻頻飲水;溫度低時,雛雞表現擠堆,閉眼縮脖,不愛活動,發出尖叫聲,飼料消耗增多。
當氣溫超過23℃時,產蛋開始下降,蛋殼變薄。據試驗,將白色來航雞分別養在21℃、32℃、38℃的溫度環境下,其產蛋率分別為79%、72%和41%,32℃、38℃時蛋重分別比21℃時輕4.6%和20%。低溫亦有影響,由於管理不同,說法不一,但飼料利用率低是肯定的。
問題293: 空氣濕度對養雞生產有什麼影響?
答: 肉用仔雞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 0~7日齡70%~75%,8~21日齡60%~70%,以後降至50%~60%。濕度過高或過低對肉用仔雞的生長發育都有不良影響。在高溫高濕時,肉用仔雞不愛采食,影響生長。低溫高濕時,肉用仔雞用於維持本身生理需要的能量多,耗料增加,飼料轉化率低。濕度過高還會誘發肉用仔雞發生多種疾病,如球蟲病、腿病等。但是,房舍的濕度也不宜過低,濕度過低時,肉用仔雞羽毛蓬亂,空氣中塵埃量增加,患呼吸係統疾病增多,影響增重。
問題294: 光照對畜禽產量有什麼影響?
答: 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有利於畜禽的健康;藍綠光和黃光有利於增重,刺激其生殖功能,促進性成熟,增強交配力;紅外光有利於取暖,提高畜禽的環境溫度。畜禽對光照度、光照時間的要求因其種類、年齡和季節不同而差異很大,馬、驢要求長日照,綿羊、山羊等需要短日照。母豬每日需要光照14~16小時,冬季適當增加光照可以彌補熱量的不足,如奶牛在冬季每日給予16小時的光照,比9~12小時光照提高7%~10%的產奶量。育成雞每天需要光照8~12小時、光照度5~10勒克斯.產蛋雞每天需要光照10~14小時、光照度10勒克斯。育肥雞則要求光照時間短、光照度弱,這樣可以減少能量消耗,有利於育肥。
問題295: 氣溫對奶牛生產有什麼影響?
答: 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以促進奶牛的生長發育。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奶牛生產力下降,成本升高,甚至使機體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危害。
在高溫情況下,奶牛的體熱調節失效,熱平衡遭到破壞,引起體溫升高,體內氧化作用加強,引起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產熱量增加。中樞神經係統在過熱的刺激下,可發生失常現象,體內積累未完全氧化的物質和代謝產物。如果瘤胃溫度升高到超出瘤胃微生物適宜發酵溫度,那麼飼料消化率大幅度下降。環境溫度過高,會使奶牛的消化道蠕動,胃、腸內的分泌,肝糖原的生成和血中的蛋白質成分都會受到破壞,胃腸消化酶的作用和殺菌能力減弱,黏膜抵抗力降低,全身處於極度衰弱狀態,當體溫升到43~44℃時,即進入昏迷狀態,最後衰竭死亡。其適溫域為0~20℃,生產環境界限為-13~27℃。奶牛在-20℃時的采食量比10~20℃時的采食量增加約35%,在40℃時的采食量比18~20℃時的采食量低60%。高溫除降低產奶量外,還導致牛奶質量降低,以氣溫10℃時的產奶量為100%,當氣溫上升到21.1℃、26.7℃、29.4℃和38℃時,產奶量分別降到89.3%、75.2%、69.6%和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