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20世紀後半葉服裝(1 / 3)

《東京夢華錄》reference_book_ids\":[7316428614008835082,7298993667388214287,7320437105396550666,7267077381997726755,72229202466785229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4,\"start_container_index\":8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7},\"quote_content\":\"《東京夢華錄》reference_book_ids\":[7316428614008835082,7298993667388214287,7320437105396550666,7267077381997726755,72229202466785229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3,\"start_container_index\":8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6},\"quote_content\":\"《東京夢華錄》reference_book_ids\":[7316428614008835082,7298993667388214287,7320437105396550666,7267077381997726755,72229202466785229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4,\"start_container_index\":8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7},\"quote_content\":\"《東京夢華錄》reference_book_ids\":[7316428614008835082,7298993667388214287,7320437105396550666,7267077381997726755,7222920246678522914]}],\"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6,\"start_container_index\":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59},\"quote_content\":\"《欲望號街車》reference_book_ids\":[726261269825113605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對於中國服裝發展史來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它走入一個嶄新的曆史時期。這是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所以從開國伊始,即與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劃清界限,注意批判資產階級生活方式,這自然會涉及服裝以及著裝方式。當年,在一些原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中,部分市民受西方國家統治(如在租界地生活)與著裝規範的熏染(如上衣放在長褲外者和穿窄帶背心者上街被罰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西裝革履、改良旗袍和高跟皮鞋以及一套潛移默化的西方著裝禮儀。這種西洋服裝的遺痕連同原老城區嚴格的傳統長袍馬褂著裝習俗,在工人、農民的服飾形象麵前顯得陳舊,甚至帶有舊時代的朽味。因為這些服飾形象極易與被批判的封建買辦資本家或土地改革時農村地主的服飾形象產生重合。雖說沒有明文規定著裝必須向無產階級看齊,但政治宣傳的結果已使人們對上述兩類人的著裝產生一種情緒上的抵製。

在這種情況下,工裝衣褲(褲為背帶式,胸前有一口袋)、圓頂有前簷工作帽、膠底布鞋和白羊肚毛巾裹頭、戴氈帽頭兒或草帽、中式短襖和肥褲、方口黑布麵布底鞋以及從蘇聯那裏學來的方格襯衫與連衣裙(音譯為布拉吉)等,成了新事物、新生命的代表。如果偶有改進,也不過是把勞動布上衣做成小敞領、貼口袋,城市婦女則在藍、灰列寧服外套裏穿上各色花布棉襖,這是典型的工人和農民的服飾形象。喜慶節日裏,陝北大秧歌的大紅色、嫩綠色綢帶攔腰一係,兩手各執一個綢帶頭以使綢帶隨舞步飄動起來的舞服幾乎在瞬間遍及全國。這顯然是農民文化的一部分。

當這股工農裝的潮流發展到1966年6月份時,即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發起時,辮發和金銀戒指、耳環、手鐲等成為封建主義的“殘渣餘孽”;燙發、項鏈、胸花和曾在小範圍中流行的瘦腿褲(被稱為“阿飛褲”,即小流氓衣裝)已成為資本主義的腐朽事物,該當鏟除而去。化妝品更是作為兩者的結合,被斥之為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的“香風臭氣”,絕無立足之地。“文革”以前,還有一些老人堅持認為女性隻有寡居者才不描眉,不塗唇,這顯然被革命熱情極高的青年們指責為老朽,當“文革”高潮迭起時,這種說法哪怕在竊竊私語中也不存在了。全國人民認為最革命的服飾形象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形象。於是,在“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口號發起與響應的同時,掀起全民著裝仿軍服的熱潮。軍服潮波瀾壯闊地發展,在中國大陸以至每一個角落引發熱烈的響應,並延續了近二十年。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軍用棉大衣還為各階層男女老少所鍾愛,隻不過其他服飾已有改變,如不少人身穿西裝或牛仔裝而外穿或披“軍大”(軍用棉大衣的簡稱)。20世紀90年代末期,老式“軍大”隻會在工地上覓到蹤跡了。

新中國成立後服裝的一個巨大轉折點是改革開放。自1979年,對世界敞開國門以後,西方現代文明迅疾湧入質樸的中國大地。其中,服裝最為顯而易見,成為對青年最有誘惑同時又最易模仿的文化載體。自此又是20年,世界最新潮流的時裝可以經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電視、互聯網等瞬間傳到中國,中國的服裝界和熱衷於趕時髦的青年們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同步感受新服飾。國內的著裝者早已擺脫了藍、綠、灰且男女不分、絕不顯示腰身的無個性服裝時代,而迎來了百花齊放、五彩繽紛的服裝藝苑的美好春光。

1983年,國家教育部在全國美術院校及輕工、紡織等院校相繼開辦服裝設計專業,從首都到地方還紛紛成立服裝研究機構,並積極參與國際相關組織活動。進入20世紀90年代,北京、上海、大連、天津等地連續舉辦各種專題服裝博覽會,既走出國門去參加服裝設計比賽,也熱情邀請各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攜新作到中國來。一些服裝製作廠家先後與國外服裝公司聯合成立合資企業,進口世界先進服裝加工設備,在很短的時間裏,使中國的服裝業打開了一個可喜的局麵。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私營服裝業以不同的規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又給中國服裝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紀後半葉的服裝發展,可以歸納為幾個專題,從而基本概括這一個紛繁的同時又是服裝取得長足發展的時代。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著裝即開始出現整齊劃一的趨勢,一些典型服式和典型著裝方式其普及程度是十分驚人的。如列寧服與花布棉襖就能夠代表這種形勢。

列寧服由於新中國剛建立時,“中蘇同盟,無敵於天下”的政治概念左右了人們的意識,因而也左右了著裝,所以出現了男人戴鴨舌帽(蘇聯工作帽),女人著“列寧服”的現象。所謂列寧服,實際上就是西服領雙排扣斜紋布的上衣。有單衣也有棉衣,有的加一條同色布腰帶,雙襟中下方兩邊各有一個暗斜口袋。當年這種服裝式樣是否與蘇式服裝相近?抗日時期的延安就曾流行過列寧服。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它並不是蘇聯女性的服式(因蘇聯等東歐女性多裙裝),或可認為就是蘇聯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基本上屬於西服形製。中國人穿的這種列寧服,也可以說是以棉布去製作翻領雙排扣的西服,但一般免去胸襯和墊肩,口袋有些像外套大衣的斜插口袋,於是既有新鮮感,同時又不費料、不費工。當然,更重要的是穿上這種公認是“蘇式”的衣服,顯得既形式新穎又思想進步。於是,一時成為政府機關女幹部的典型服式,因此也被稱為“幹部服”(圖10-1)。

花布棉襖本來應該是中國女性最普遍的冬裝,且沿用時間很長,這裏專門講花布棉襖,是因為當年花布棉襖的穿著方式上帶有意識變革的痕跡。用鮮豔(一般多有紅色)小花布做成的棉襖,在20世紀50年代前主要為少女及幼女的冬服,成年婦女多以質料不同的綢緞麵料做棉襖麵(城鄉貧窮人家婦女則以素色布)。新中國成立後,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綢緞麵料總有些顯得封建味道很濃。所以,參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學生就摒棄了緞麵而采用具有農民文化特色的花布來做棉衣,以顯示與工農的接近。

穿小棉襖時,為不失進步形象又防止弄髒棉衣(以免頻繁拆洗),一般都外穿一件單層的罩衣。20世紀50年代時,尚未走出家門參加工作的女性被統稱為“家庭婦女”,這些人似乎還沒有強烈的“婦女解放”意識,罩衣也大多是對襟疙瘩襻,中老年婦女則依舊是大襟式。而絕大部分女幹部、女工人和女學生都用列寧服做罩衣。60年代中期以後,人們已改罩一種前翻一字領、小西服領、上肩、五個扣的布上衣了(圖10-2)。這種衣服曾被稱為“迎賓服”,大約是因為它可以用作接待外賓等重要場合,與當年男人的布麵中山服隻有領式和口袋兒上的變化(農村男性也穿翻領五扣上衣,翻過來的領子呈下垂的三角尖形)。這種所謂的迎賓服,不罩棉襖時也可作春秋兩季的外衣,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十餘年中非常普遍,後來已顯得土氣,但在中老年婦女(特別是部分普教女教師、女幹部)中一直延續到90年代中後期。

圖10-1穿列寧服的女幹部

圖10-2穿一字領外罩衣的女子

總之,這些遮住花布棉襖的外衣顏色大多為藍、灰,少數是褐、黑,且一色絕無雜色拚接。隻有這樣,才會顯得樸素,因為著裝是否樸素,直接反映了著裝者的思想表現,進而影響到對該人的政治評價。如果某人因穿花衣而被稱為“花大姐”,那麼這個人就糟了。當時每周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會,穿著花哨或有整理衣襟,即注意衣服是否潔淨、熨帖的著裝習慣,都在受批評之列。因為略顯考究的服飾形象,會使人聯想到她是“大小姐”派頭兒,是不願意革命的,至少是不要求進步的。一句“講吃講穿”(當年批評語)會成為散漫的非正麵形象,這就會招致來厄運。女性天然喜歡美,長期穿灰暗衣服難免感到壓抑,所以,常將花棉襖有意無意做得比外罩長一點,這樣就使得立領(因罩衣有些是翻領)、袖口,特別是下擺處或隱或現一些鮮豔的花色。盡管這樣容易弄髒棉襖的局部,可是人們往往熱衷於如此。這一著裝細節曾成為時尚,可以說已形象地說明了人們服飾心理的微妙表現。

新中國建立初期,由於很多方麵向蘇聯看齊,所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隊服采用的即是蘇聯等東歐國家的少年學生裝。這種裝束在20世紀50年代一直被全國中小學學生穿用(圖10-3)。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雖說仍然屬於西式軍服範疇,但在具體形製上盡量避免受歐美軍服的影響,而是側重於蘇聯軍服風格,包括軍銜製和軍銜標誌的設立。20世紀50年代時軍官戴大殼帽,士兵戴船形帽,軍服領式、武裝帶係紮等明顯接近蘇聯軍服樣式。海軍服則是較為標準的國際型,即軍官大殼帽,冬天藏藍色軍服,夏天白帽、白上衣、藍褲。士兵無簷大殼帽,帽後有兩條黑色緞帶,上身白衣有加藍條的披領,褲子為藍色紮在上衣外,褐色牛皮帶。因為這種國際通用的大同小異的水兵服非常好看,於是童裝中曾長時間模仿,製作時隻是將大殼帽做成軟頂無簷帽,帽子一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改為“中國人民小海軍”字樣,並泛稱“海軍服”(圖10-4)。其他陸軍、空軍軍服基本上百姓不穿。

進入20世紀60年代,軍服已設法摒棄這種風格,並取消軍銜製,不分官兵一律頭戴圓頂有前簷的解放帽,帽前一枚金屬質紅五星,以繼承紅軍傳統(但帽形未取紅軍時八角帽),上身穿翻折式立領(俗稱製服領)、五個紐扣的上衣,領子兩端頭縫綴猶如兩麵紅旗式的領章,上麵沒有軍銜標誌,也不佩肩章或臂章。官兵服裝的區別僅在麵料和口袋上,正排級及以上用毛絛料,四個口袋;副排級及以下用布料,隻有兩個上口袋。女軍人無裙裝,也不戴無簷帽,軍裝式樣統一(圖10-5)。

圖10-3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服

陸軍為一身橄欖綠,空軍為上綠下藍,海軍為一身灰。由此,三軍的製服領上衣自然是軍便服(當年無禮服可言),而最典型的軍綠色成為革命最徹底的服色。

自新中國成立起,工農是領導階級,兵是工農的代表人物,因此普通民眾服裝竭力與工農服裝靠近,但不能隨便穿上軍裝,潛意識中認為軍與民畢竟還是有區別的(圖10-6~圖10-8)。可是當“文化大革命”戰鼓擂響的時候,先是興起一陣“唯成份論”,即使工農階層,也要向上查三代,如是否都是貧下中農,因為富農雖然也是“農”,卻是被“專政”的對象;而工人必須是產業工人,曾做過車間負責工作的就有“工頭”之嫌,那是要打倒的。

圖10-4兒童“小海軍”服

在這種形勢下,人們認為解放軍戰士是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的,所以是天然的無產階級革命派。解放軍服飾形象成了最革命、最寶貴、最純潔、最可信任的象征——可以想見當年軍服的感染力是驚人的。先是軍人子弟翻出父輩的軍服,一身綠軍裝加褐色皮腰帶,顯得格外神氣。在他們的倡導下,全國各大專院校乃至所有的中等學校陸續成立了“紅衛兵”組織,小學也不甘示弱,紛紛成立了“紅小兵”組織,工人、農民開始成立“赤衛隊”,一時“全民皆兵”。不過,這時的“全民”是有所篩選的,如以上各革命組織成員出身及家屬,必須是工人、貧農、下中農、革命幹部、革命軍人——所謂“紅五類”;這些紅五類出身的紅衛兵們,雖然沒有帽徽和領章、肩章,卻有一個鮮紅的印著黃色“紅衛兵”字樣的紅袖章。找不到真正軍服的紅衛兵小將就去買軍綠色的製服,通稱軍便服(圖10-9、圖10-10)。這種衣服當然不夠正規,紐扣是全塑的(真正軍扣是塑料麵後裝銅環),但上麵也印有“八一”兩字,形同於解放軍軍服紐扣。盡管這樣,穿上也很神氣,因為它暗示著裝者出身好,是國內高人一等的公民。如若出身不好,或是近親屬中有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和右派——所謂“黑五類”,是無權穿用哪怕是仿製的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