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來,在各個單位和前輩、友人的要求和鼓勵之下,本人堅持對電影表演創作現象和理論成果的研究工作,梳脈理絡,勉力而為,勞神慮思,筆耕不輟,寫作、發表論文20餘篇,涉及新時期中國電影表演的方方麵麵,曰理論,曰產業,曰教育,曰年鑒。集腋成裘,命名為“當代中國電影表演研究”。

首先,我要感謝成長過程中給予我優秀專業教育的母校和老師們。

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羅錦鱗教授以及中央戲劇學院的全體老師,三年的導演係博士生學習使得我完成了戲劇、電影兩大學科的跨越與融合。感謝我的碩士生導師許同均教授以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全體老師,三年的導演係碩士生學習使我有機會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研究電影表演問題。感謝我的本科主講老師齊士龍教授、王淑琰教授、劉國平教授以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的全體老師,是你們為我的表演藝術創作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感謝陳浥院長,多年來邀請我擔任表演專業碩士研究生答辯委員會主席工作,使我能夠在特殊的崗位和角度上了解表演學院科研建設的目標和成果。感謝北京電影學院的全體老師和同學們,你們給予我的幫助無法用語言描述,我們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感謝多有交流的王蘇老師、劉寧老師、何雁老師、龍俊傑老師、萬傳法老師,以及上海戲劇學院的全體老師。感謝我工作了15年的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和電視學院的全體老師以及各個專業的同學們,你們是真正的良師益友。感謝美國邁阿密大學和哈羅德·布朗寧教授,邀請我赴美導演了人生中第一部話劇作品《一個出口》,並且有機會開展專業調研。

感謝中國電影家協會在我的學術道路上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感謝李前寬先生、康建民先生、許柏林先生、柳秀文女士,產業研究中心的劉浩東先生、戴盈盈女士、王丹女士、鄭岑女士、大型活動部的周建萍女士、中國電影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的尹鴻會長以及學術界的各位前輩和朋友們,多年來的學術工作,令我得到了無數寶貴的收獲。

感謝國內各大學術期刊對於我的表演理論工作的支持。本書中各章節的文章大多在這些優秀的電影學權威核心期刊發表過。感謝《電影藝術》的王人殷女士、吳冠平先生、陳寶光先生、譚政先生、王純女士;《當代電影》的張建勇先生、劉桂清女士、張煜女士、徐輝女士、張文燕女士、檀秋文先生、林錦曦女士;《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的李彬女士、陳曉雲先生、楊文火先生。感謝發表過我的相關學術文章的報刊、出版物的編輯們:《光明日報》的李春利女士;《大眾電影》的翟建農先生、辛家寶先生;《中國電影報》的王迎慶先生、張晉鋒先生;《中國銀幕》的陳航女士;《中國電視》的邢戈女士;《中國電影年鑒》的程青鬆先生;《電視藝術》的周文先生。

感謝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在表演理論建設工作上的囑托與信任,堅持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理論的研究,是學會賦予的使命。感謝學會的各位前輩:於洋先生、唐國強先生、劉詩兵教授、錢學格教授、馬精武教授、李苒苒教授、林洪桐教授、黃小蕾先生、江平先生以及學會的各位同仁。感謝中國特型演員委員會的各位同仁。

感謝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李少紅導演、何平導演和全體導演朋友們。

感謝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的陳家林導演、閻建鋼導演、楊陽導演、車徑行導演、洪寶生導演和全體導演朋友。

感謝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的各位朋友。

感謝北京電影家協會張和平主席、馬叢峰副主席及全體同仁;感謝北京戲劇家協會濮存昕主席、楊乾武副主席及全體同仁。感謝北京評論家協會全體同仁。在共同的工作中,本人從各位身上吸取了許多寶貴的營養。

感謝在電影、電視劇、戲劇創作中合作過的優秀導演們,他們在表演藝術實踐和理論思辨中給了我許多啟發與幫助,感謝張子恩導演、李前寬導演、肖桂雲導演、陳凱歌導演、韓三平導演、黃建新導演、胡大為導演、梁明導演、婁燁導演、張元導演、伍仕賢導演、文揚導演、周偉導演、張輝導演、王勁鬆導演、黃磊導演、唐果導演、鞠覺亮導演、劉書亮導演、劉建華導演、韓越導演、聞成導演、貴誌謙介導演、林楠導演、樓健導演、柯克導演、蒲劍導演、孟京輝導演。一個特殊的感謝獻給英國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導演。在《情人的外套》北京演出中,本人被邀請上台即興參加演出,“成為”彼得·布魯克學派演員。這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合作,因為彼得·布魯克的演劇主張,就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