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如何看中國市場(1 / 1)

中國寶島眼鏡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智民

寶島眼鏡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997~2000年試水階段,這四年間,寶島隻開了28家店。第二階段為快速發展階段,即2001~2005年,店數從28家發展到350家,這一階段是總量與城市覆蓋麵的擴張。第三階段,從2006年到現在,店數已經發展到800家,這一階段寶島開始挑戰多渠道的經營模式,與台灣的運營模式開始有結構性的差異化。中國零售市場有多複雜?聯想電腦把中國的市場分成一級到六級,而每個市場裏,消費者又可以分成一級到六級,也就是說,簡單地看中國市場,就有6級市場與6級消費者的36格方格(MATRIX)。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中國市場的複雜程度。中國的市場,等於西歐加東歐,加中東市場(因為有接近9000萬的伊斯蘭教人口),再加上非洲。所以我常開玩笑說,經營中國市場,需要降龍十八掌加孫悟空七十二變的能耐。

因為是零售公司,所以與很多不同行業的零售公司高層常有聚會與探討。我常常是用不同品類的零售模式思考眼鏡行業。眼鏡這個行業是個很“利基”(NICHE)的行業,所以很難有不同的商業模式研究。因為有了其他行業的觀摩,所以我們可以有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如何看中國的市場——如何從總體的角度看,如何從城市的角度看,及如何從城市群的角度看。剛才說的36個方格,隻是屬於靜態的看法。動態的看法還需要考慮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年齡層的變化推演,例如10年後,50歲以上的人口占每個城市的比例)、農村與都市化的人口結構變化與轉移(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程度已經達到近50%,每年以約2000萬人的進度從農村轉向城市)、城市群生活圈的成型(為了避免超大型城市(3000萬人口)的大規模成型,目前中型城市將通過公路與鐵路形成1小時、2小時、3小時的生活圈與商業圈,例如,北京到天津有城際鐵路,僅需28分鍾,未來上海到南京也將有城際鐵路,僅需1小時20分鍾左右)。最後,在每個省會城市,舊城區的發展(拆!拆!拆!)直接變成商業房地產(涵蓋購物中心、百貨、大賣場、酒店、辦公樓等)。哦,差點兒忘記了,商業房地產的發展通常與當地的公共運輸有直接的關聯,地鐵直達的購物中心越來越多。這個是所謂的動態看商圈的辦法。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國地方政府每五年換一屆領導,每換一次領導,城市的發展規劃方向可能都不同。

以上說的都是多次痛苦的經驗與無數的成本積累出來的經驗。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每個階段的轉變都可謂是痛苦的脫胎換骨,但也隻有經曆過這些,才能進化成下一個體質更茁壯的生命體。每個行業都有其固定的運營模式。在中國的市場,沒有直線發展的趨勢,而永遠是直線、曲線與弧線同時發展,是大眾(MASS)市場與利基(NICHE)同時演變!

所以在中國,企業的潮起潮落比全球的平均速度更快,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故事比比皆是。現在都說創新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但是也請記得,前進半步是先進,前進三步是先烈!我現在最常說的是“發展中國市場最需要的是哲學問題,而不是戰略問題!”每家企業的長期戰略基本上都差不多,但是最先需要弄清楚的是:你有多少能力?你不想要什麼?你做不了什麼?而這些都是挑戰人性的哲學問題。我們每天也是麵臨同樣的問題:要如何在控製風險的條件下,挖掘市場的最大潛力?因為,每家企業都在與時間和空間賽跑!

感謝陳雪玲小姐,完成了這幾年來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書裏所采訪的都是我常常請教的好朋友。這幾年,看過了很多企業的生存與掙紮、成功與失敗。從2000年到2009年這10年來,我有幸與大陸寶島的同事們一起創造曆史。自從我們突破60家店以後,中國眼鏡行業從來就沒有人靠近過。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很有自信地說明白中國市場的故事,因為中國市場在不斷地銳變!我自知不可能,所以請了很多朋友幫忙說他們的故事,也希望讀者們能夠從中獲得新的思路與想法。但我還是要特別提醒讀者:以上案例皆屬參考用。就像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一樣,在中國要成功,也絕對沒有一個固定的套路。但是任何公司隻要在中國的同業市場上有排名,自然就會在全球的市場上有排名——這是中國市場迷人的地方,也是它的致命吸引力之所在!MAYGODSAVEYOU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