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交往中,尤其是在涉外交往中,接待人員經常會參與形形色色的日常交際活動。盡管多數日常交際屬於私人性質,但亦不允許接待人員肆意而為。
在日常交往中,接待人員必須時時守禮、處處講禮,不可失禮於人。
第一節交際禮節
在接待活動中,接待人員具體應選擇何種會麵禮節,通常是十分講究的。會麵禮節,亦稱見麵禮,一般是指人們用於見麵之際向交往對象致意的規範化做法。就適用範圍而言,有的見麵禮適用麵較廣,而有的見麵禮則僅僅適用於本國、本地區或本民族。
在接待活動中,接待人員可沿用自己慣用的見麵禮,也可比照其交往對象的特殊禮節來行見麵禮。對在日常交往中常見的握手禮、擁抱禮、親吻禮、吻手禮、合十禮、撫胸禮、鞠躬禮、脫帽禮等,接待人員均有必要深入了解。其中,握手禮在上編裏已有過詳細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一、擁抱禮
所謂擁抱禮,一般是指交往雙方互相以自己的雙手攬住對方的上身,借以向對方致意。在中國,人們對這一禮節不甚習慣,但在對外交往中它卻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對擁抱禮,接待人員主要應掌握下述四點:
1.具體做法
擁抱禮最為常見的做法是:兩人走近之後,正麵站立;先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左肩後麵;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腰部右後側;首先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然後各向對方右側擁抱,最後再一次各向對方左側擁抱。
2.具體區域
一般來講,擁抱禮在西方國家廣為流行。在中東歐、阿拉伯各國、大洋洲各國、非洲與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裏,擁抱禮也頗為常見。但在東亞、東南亞國家裏,人們則往往對此不以為然。
3.具體場合
在慶典、儀式、迎送等較為隆重的場合,擁抱禮最為多見,在政務活動中尤為如此。在私人性質的社交、休閑場合,擁抱禮則可用可不用。在某些特殊的場合,諸如談判、檢閱、授勳等,人們則大都不使用擁抱禮。
4.具體人員
在歐洲、美洲、澳洲諸國,男女老幼之間均可采用擁抱禮。而在亞洲、非洲的絕大多數國家裏,擁抱禮僅適用於同性之間;與異性在大庭廣眾之前進行擁抱,則有時是被禁止的。
二、親吻禮
在一些流行擁抱禮的國家裏,親吻禮也普遍流行,並往往與擁抱禮同時采用。所謂親吻禮,在此特指以親吻交往對象麵部某些特定部位的方式來向對方致意。
當人們有必要向他人行親吻禮時,一般有如下三點須特別注意:
1.點到為止
在親吻別人時,不論與對方關係如何,不論雙方是否同性,都不宜表現得過於熱烈、過於投入。一般的做法是:以唇部象征性地接觸對方一下即可。
2.部位有別
根據慣例,在行親吻禮時,雙方關係不同,親吻的具體部位通常會有所不同。長輩吻晚輩,應吻額頭;晚輩吻長輩,應當吻下頜或吻麵頰;同輩之間,同性應貼麵頰,異性則應吻麵頰。在正常情況下,接吻,即互相親吻嘴唇,往往僅限於夫妻或戀人之間,而不宜濫用,更不宜當眾進行。
3.國情差異
在西方國家裏,親吻禮既適用於同性之間,也適用於異性之間。但在許多亞洲國家裏,它則僅限於同性之間使用,異性之間絕對不得使用。
三、吻手禮
在歐洲與拉丁美洲,異性在社交場合見麵時往往會采用吻手禮。所謂吻手禮,實際上是親吻禮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以一個人親吻另外一個人的手部來向對方所表示的致意。在亞洲國家裏,吻手禮與親吻禮一樣,都不甚流行。
在涉外交往中有可能接觸吻手禮時,必須對其下述三個特征有所了解:
1.單向性
一般的見麵禮,如握手禮、擁抱禮、親吻禮等,往往都具有雙向性,即有來有往,彼此相互施禮。但吻手禮卻較為特別,它通常是單向施禮的,即其施禮對象不必以相同形式向施禮者還禮。
2.對象性
按慣例,吻手禮大都是男士向女士施禮。接受吻手禮的女士,往往都是已婚者。按照常規的做法,一般不應當向未婚婦女施吻手禮。
3.限定性
在正規場合施吻手禮,通常有以下兩條特殊的限製:其一,行禮的地點應為室內。在街道上行此禮,是不合時宜的。其二,吻手的部位應是女士的手指或手背。一般而言,女士所被吻的手,大都是右手。當男士吻女士的手時,必須是輕輕的、具有象征性的接觸,而非“大張旗鼓”。
四、合十禮
在一些亞洲國家裏,合十禮十分流行。所謂合十禮,亦稱合掌禮,就是以雙手手掌十指相合的形式來向其交往對象致意。
嚴格地講,合十禮其實是一種佛教的專用禮節。因此,它在東南亞、南亞等一些普遍信奉佛教的國家裏十分流行。在歐洲、美洲與非洲,合十禮則並不多見。
向他人施合十禮時,有以下三點必須為施禮者所重視:
1.神態莊嚴
在向他人行合十禮時,允許施禮者麵含微笑,同時亦可口頌祝詞,或問候對方。但是,最佳的神態應是神態莊嚴而凝重。
2.鄭重其事
作為一種宗教禮節,在行合十禮時要求鄭重其事。其標準做法是:雙掌十指相合於胸部正前方,五指並攏,指尖向上,手掌上端大體與鼻尖持平,手掌在整體上向外側傾斜,雙腿直立,上身微欠,低頭。行禮時,身體一般應立正不動。不過,在緩步行進時亦可施行此禮。
3.敬意有別
根據傳統做法,在向別人行合十禮時,自己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則越能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不過一般情況下,在正式場合向別人行合十禮時,原則上不應使之高過自己的額頭。唯有禮佛之時,才可將合十的雙手舉得較高。
五、撫胸禮
在一些亞洲國家以及歐美國家裏,人們在與別人相逢之時往往會撫胸為禮。在一些較為隆重的場合,例如,升國旗、奏國歌時,撫胸禮也時有所見。
所謂撫胸禮,又稱按胸禮,一般是指以手部撫按於胸前的方式來向他人致意。實際上,它往往具有一定的宗教含義,因而它在一些信奉宗教的國家裏普遍流行。其最初所表示的意思,則是誓言或宣誓。
行撫胸禮時,通常應對以下兩點予以注意:
1.方法適當
行撫胸禮時,其方式必須正規。一般的做法是:上身稍許躬身,眼睛注視交往對象或目視正前方,頭部正或微微抬起,以右手手掌掌心向內、指尖朝向左上方,然後將其撫在本人的左胸之前。必須切記,行此禮時,不僅應當態度認真而莊重,而且還絕對不允許以左手行禮或以之撫按右胸。
2.兼施他禮
正如親吻禮與擁抱禮往往相伴一樣,撫胸禮通常也會與一些其他的會麵禮節同時使用。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撫胸禮與鞠躬禮同時使用。在某些國家裏,人們則往往習慣於先行撫胸禮,然後再與交往對象握手為禮。
六、鞠躬禮
所謂鞠躬禮,一般是指向他人躬身以示敬重或感謝之意,它也因而被稱為躬身禮。
接待人員在采用鞠躬禮時,主要應注意如下四點:
1.內外有別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鞠躬禮存在。但目前在中國,鞠躬禮多用於需要表達敬謝之意或道歉之意的場合。而在國外,它則主要用於見麵或告別之際。
2.對象特定
在國外,鞠躬禮主要通行於與中國相鄰的日本、韓國等。在歐美各國以及非洲國家裏,它並不流行。
3.中規中矩
向他人行鞠躬禮時,應當首先立正脫帽,雙目正視施禮對象,然後麵向對方,上身彎腰前傾。在這一過程中,通常男士應將雙手貼放於身體兩側的褲線之處,而女士的雙手則應在下垂之後搭放於腹前。
4.區別對待
施鞠躬禮時,外國人一般隻會欠身一次,但對其具體幅度卻十分在意。在正規場合,欠身的幅度越大,越表示自己對交往對象禮敬有加,不過其欠身的最大幅度不宜超過90度。
七、脫帽禮
所謂脫帽禮,在此是指以摘下本人所戴帽子的方式來向交往對象致意。行脫帽禮時,一般有以下三點注意事項:
1.方法有異
行脫帽禮時,戴製服帽者通常應雙手摘下帽子,然後以右手執之,將其端在身前。戴便帽者既可以右手完全摘下帽子,又可以右手微微一抬帽簷代之。不過越是正規之時,越是要求完全摘下帽子以示尊敬。
2.男女有別
本著“女士優先”的精神,通常準許女士在社交場合內不必摘下其帽子,而男士則不享有此項特殊待遇。
3.用途廣泛
一般而言,脫帽禮除適用於見麵時之外,還適合於其他場合。例如,在路遇熟人、進入他人居所或辦公室、步入娛樂場所、升掛國旗與演奏國歌時等,都可以施脫帽禮。
第二節 奉獻鮮花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互贈鮮花已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作為饋贈的一種特殊形式,向他人贈送鮮花,不僅可以表達情感,而且還令人感到高雅脫俗,提高饋贈行為的品位與境界。所以有人說,在人際交往中以花為贈,是最保險、最易於使雙方皆大歡喜的一種饋贈選擇。
在涉外接待中,接待人員向外方人士奉獻鮮花,早已成為一種國際慣例。接待人員要掌握有關奉獻鮮花的禮儀,主要應當對有關送花時機、送花形式、花卉寓意等方麵的具體規範詳加了解。
一、把握時機
舉辦接待活動時,如果時機選擇得當,則能夠使小小一束鮮花發揮很好的作用。在日常交往過程中,適宜我方人員向外方人士贈送鮮花的具體時機,大體上可以被分為例行之時與巧用之時。
(一)例行的送花時機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通常會在以下場合以花贈人:
1.喜禮之用
碰上與自己相熟的外國人士結婚、生子、做壽、喬遷、升學、晉職等諸般喜事,均可以贈送鮮花作為喜禮,恭喜對方。
2.賀禮之用
參與某些應表示祝賀之意的活動,例如,企業開張、展覽開幕、大廈奠基、新船下水、周年慶典、演出成功等,均可贈送鮮花作為賀禮。
3.節慶之用
逢年過節,諸如國慶節、老人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護士節、青年節、婦女節、情人節以及其他民族節日之類的良辰吉日,均可向外方人士贈送鮮花。
4.慰問禮之用
當外方人士或其家人遇到不幸或挫折時,或者遇到其他一些天災人禍時,應前去慰問,並贈以鮮花。
5.喪葬禮之用
當關係親密者或者其家人舉辦喪事、葬儀時,可送以鮮花,以寄托哀思。
6.祭奠禮之用
當祭祖、掃墓時,可以花為禮,追思、緬懷古人或表示自己的哀思。
(二)巧用的送花時機
在下列一些情況下,將鮮花贈與外方人士,會令人耳目一新,增進雙方的關係:
1.迎送
當外方人士來訪或即將歸國時,向其贈送一束鮮花,可以巧妙、委婉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熱情、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