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板多如牛毛,“老板”一詞已成為當今社會運用頻率最高的詞彙,真正的老板被稱為老板,顧客被稱為老板,政府領導被稱為“老板”,甚至一個不知老板為何意的農民老鄉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問上一句:“老板,哪兒發財呢?”
老板的職業及“老板”的稱呼已成為一種時尚!中國已接近“老板時代”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老板們從傳統和計劃經濟的夾縫中,衝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他們過五關,斬六將。老板,無疑是時代的弄潮兒。
用曆史文化的眼光看老板,就會發現他們既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又是新舊文化碰撞的“戰場”。在他們身上,既有勤勞儉樸創業的精神,又有驕奢淫逸的惡習;既有窮則思變的創新意識,又有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惰性;既有憂國憂民的“大氣”,又有自私自利的“陰暗”……舉凡中國曆史上有的,他們身上都有。
他們是改革開放新時下的最具代表的一群,也是背負傳統和現實雙重壓力的一代。他們的失敗必然引發出整個社會的憂慮,他們的成功直接反映這社會的歡樂。剖析他們,就等於剖析我們的民族文化;剖析他們,其實也就等於反思我們這個時代的不足;培育他們,就等於培育我們的時代精神!我們能不真誠和寄予厚望嗎?
我們知道,中國的企業,太需要能人,太需要有能執掌這些企業的能人了。我們呼籲,中國需要一大批老板,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老板。
那人們也許要問:在中國加入了WTO新形式下的競爭機製下,中國的老板們又該何去何從呢?中國南方某市經委對該市1000名老板進行了一次“不記名問卷調查”中,其中有95%的老板完全讚成中國的經濟應當走“老板經濟”的路。“老板經濟”之路,這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其實很簡單,回答我們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老板們的素質怎樣?中國促進老板職業化進程的條件成熟不成熟?老板們自身對接受市場的競爭和淘汰的心理準備怎麼樣?要想做一個成功的老板,其綜合素質、基本實力和拚搏勇氣的“標準”又是什麼?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中國的老板們也就“敢問路在腳下”了。
最後,謹借本書一點點版麵在此向中國各位大老板、小老板、新老板們問候一句:你們走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