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擺擺手,隻說了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直覺告訴陳布雷,蔣介石希望陳布雷站住腳跟,他蔣介石還會回來的。
當下二人無話。
陳布雷連夜打點行裝,返回上海。
說起來也真是巧合。就是在一年前的同一天,他同在南京任國府參事的堂兄陳屺懷一起到雞鳴寺喝茶。順便向觀音菩薩求簽,問何日可辭官歸裏。簽語有"一朝丹篆下階除,珠玉豐餘滿載歸"之句。簽解是:"官非宜解"。陳布雷拿著簽紙神情木然,因為菩薩說了"官非宜解",反其意而理解,不就是"解官無望"嗎。
兄長陳屺懷看出陳布雷的苦衷,他一介留洋者,說信神佛他也信,說不信,他也不信。便拍了拍老弟的肩膀哂然笑道:"不然,此簽解可作三句讀,即'官,非,宜解',豈不就遂你所願了!"陳布雷恍然大悟。連說:"大哥解得對!解得對。所謂'滿載歸'者,就是滿一年許我歸家啦!"說笑間,陳布雷一陣輕鬆。
回到上海,夫人王允默自然高興。陳布雷更是興奮,"真是如釋重負。古人說,無官一身輕,真是一點不假。"1932年1月,陳布雷在魯滌平(浙江省主席)的催促下,到杭州擔任教育廳長職。
赴任一個月不到,上海爆發了"一二八"抗戰。就在這個時候,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緊急會議,決定請蔣介石重新上台。
蔣介石再次上台,重新調整了南京政府,汪精衛任行政院長,同時專門設立了一個軍事委員會,蔣介石自任委員長。蔣介石提名陳布雷做秘書長。戰時特殊,權力集中在軍事委員會。
在南昌,陳布雷三次晉見蔣介石。當然,更多是蔣介石召見陳布雷。蔣介石說:"布雷先生,前次請你來軍事委員會做秘書長,因黨內紛爭,時局未定,所以未能催促你到任。今天就不同了,我看他們暫時會收斂一些,不會有什麼大動作。
"這裏的他們,當然指的是汪精衛、胡漢民。略作沉吟,蔣介石接著說道:"目下文字撰擬,迄無佐助之人,實需如君者在餘之左右!"這年5月,陳布雷赴南昌,正式跟上了蔣介石。
聽說陳布雷到了南昌,蔣介石十分高興:"布雷,你終於來了。""蔣先生,接你電報,我不敢耽擱,作了安排便來了!""這次來了,就不走了?!"二次下野上台後的蔣介石,顯得更為自信。
"布雷先生,我再三考慮,你留在我身邊,總不能沒有一個名分。我準備成立一個設計委員會,主要做研究、設計、審議、調查等工作。設計委員會要網羅一些高手,可以在留學生中物色,甚至可以在國外留學生中招募,然後加以訓練,以期成材。這個組織機構極其重要,就委屈你任主任委員吧!"陳布雷隻想以無名義之身留南昌。盡管蔣介石一口氣說了一大堆,他還是未有熱情。
蔣介石不理解這位夫子,為什麼不要官:"無名義是不可能的。要不這樣吧,我另外加任一個幹實事的人為副主任委員,會中日常事務由他處理,你呢,就幫助我起草文件,整理文字作些調查研究之類的事,做我的顧問如何?""主持'生活起居注'。昔日皇朝的特殊職官。"陳布雷心裏在想。
蔣介石從電請陳布雷到陳布雷來行營報到,個中一個月,蔣介石早已想定了的事,陳布雷是難以推脫的。蔣介石為陳布雷作了周密的安排:6月,蔣介石回南京參加中央軍官學校10周年慶典,陳布雷一路風塵,為他起草《十年來革命經過之回顧》;7月,蔣介石駐牯嶺,設計委員會全體成員隨行,陳布雷幾乎每天跟隨,蔣介石講什麼,他得寫什麼;如果哪一天沒有話可公開講,也要將他曾經的講話記錄稿翻出來讓陳布雷修訂。
9月,蔣介石生病,回溪口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