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14日清晨,一則驚天新聞轟動寧城!陳布雷"走了"。陳布雷帶著他對兄弟姐妹的深情"走了";帶著他對妻兒的眷念"走了";帶著他對"黨國"的"忠誠""走了";帶著他對同仁的期盼"走了"。
陳布雷走得很平靜。一捧安眠藥讓他昏昏然走得好"自信"。
他是寫完最後一篇劄記,發出"任何人都可以鄙視我、責備我"的歎息後走的;他寫下了與友人、兄弟之間的友情,發出"隻有罪愆,別無可說"的自白後走的;他寫下了與妻子的恩愛,發出"我實負君,無容可求諒恕"的哀鳴後走的。
……他的軀殼才走,可他的靈魂早已走了。他的軀殼正追趕著他的靈魂。
大勢已去,他選擇了死亡!他決意魂歸故裏。
1.轟動寧城的驚天要聞
秋風秋雨愁煞人。
1948年秋天,這是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個秋天。
金陵秋早。棲霞山的楓葉正紅,可通往中山陵國道兩旁的梧桐卻已葉落紛紛。風卷殘葉,一忽兒東,一忽兒西,不知歸程何處。
昔日歌舞升平的六朝古都南京,如今一片混亂!國民黨軍隊在遼沈戰役慘敗後,戰局急轉直下,政府中樞動搖,黨內軍內失敗主義流行,金圓券崩潰,物價狂漲,社會動蕩,交通阻塞,打家劫舍者橫行,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一時間,各種消息流傳於南京:"石鼓路裕豐米行遭搶嚴重,饑民縱火焚屋!""白下路一帶米廠遭搶,警察鳴槍示警,饑民冒死上前,釀成嚴重衝突!""明星大戲院演員每人每天一斤洋山芋維持生計,其景堪憐。""教師'罷教',商人'罷市',學生'罷課',老虎灶'罷燒',不一而足。
""徐蚌會戰下撤傷員,流離失所,沿街乞討。"……曆史是無情的,國民黨在大陸的完蛋,已是不可抗拒的了。
這年的11月14日清晨。
一則驚天新聞轟動寧城。
《中央日報》第2版以三欄長題,刊載著這樣一條新聞:陳布雷氏昨日心髒病逝世總統夫婦親往吊唁明大殮這天,洛陽紙貴。《中央日報》成了人們的搶手貨。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初識文字的市民,更有那些學生,爭相閱讀。
《中央日報》的新聞原文如下:(中央社訊)陳布雷氏於昨(十三)日上午8時,以心髒病突發逝世。陳氏前晚與友人談話後,仍處理文稿,一切如恒,就寢為時甚晚。昨晨,隨從因陳氏起床較晚,入室審視,見麵色有異,急延醫診治,發現其脈搏已停,施以強心針無效。
陳氏現年59歲,體力素弱,心髒病及失眠症由來已久,非服藥不能安睡。最近數日略感疲勞,仍照常從公,不以為意。不料竟因心髒衰弱,突告不起。噩耗傳來,各方人士對陳氏學問事業之成就,公忠體國之精神,無不同深景仰。當茲國步艱難之時,失此碩彥,尤為可惜。陳氏遺體於昨日下午5時移入中國殯儀館。蔣總統夫婦親往吊唁。陳夫人已自滬趕返。中央黨部已成立治喪委員會,籌備喪事,定明日大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