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離開越國後,來到了齊國首都臨淄。
經過考察,他發現有一條街上有幾家飯館生意紅火,於是也在那個地段開了家飯館。始料未及的是,他的飯店和其他飯館價格相當,卻無人問津。陶朱公經過觀察,發現光顧這條街的食客大多是為人擔貨的腳夫,而那些生意紅火的飯館,已經和腳夫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惠顧關係,因而以回頭客為多。
於是,陶朱公把小號碗換成大號碗,增加了飯菜的分量,但價格不變。這一招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個月下來,相對固定的顧客就達到50多個。
陶朱公再接再厲,改變了飯館的采購時間,盡量避開早上和中午的高峰期(此時價格高),並將采購節省下來的開支用來改善飯菜的質量,加入更多的雞蛋和蘑菇,而價格依然不變。
結果,新麵孔接踵而至,飯館顧客盈門,陶朱公從小小的飯館發家,三年間就在當地開了幾十家分店。
價格不變,而改變產品的分量和質量,陶朱公的營銷策略的確高明。在競爭中,價格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降價也未必是一應百變的策略,如果不搞清情況而盲目降價,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對症下藥,是治病的基本原則。
同樣,如果一個企業在競爭中失利,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一找自己的“病根”,切忌“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
20世紀70年代中期,索尼彩電在日本已經很有名氣了,但是在美國卻不被顧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相當慘淡。為了改變這種局麵,索尼派出了新任的國外部部長卯木肇先生前往美國的芝加哥市。
卯木肇先生風塵仆仆地來到芝加哥市,令他吃驚不已的是,索尼彩電竟然在當地寄賣商店裏塵垢蒙麵、無人問津。卯木肇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在日本國內暢銷的優質產品,一進入美國竟會落得如此下場?
經過一番調查,卯木肇先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來公司的前任部長曾多次在當地的媒體上發布降價銷售索尼彩電的廣告,使得索尼在當地消費者的心目中有著低賤、次品的糟糕印象,索尼的銷量當然會因此受到嚴重的打擊。
可見,降價策略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完全失敗的。後來,卯木肇先生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來改變索尼的形象,並經過不懈地努力說服了芝加哥最大的零售商馬歇爾公司代理索尼品牌。
有了馬歇爾這隻“帶頭羊”開路,芝加哥市的100多家商店都對索尼彩電群起而銷之,不出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
價格大戰是商家在競爭中常用的手段,但這一競爭策略並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如果企業連自己最根本的弱點都沒有找到,就匆匆拉“降價策略”上馬,不能徹底地解決問題不說,其導致的後果更是難以預料。
事實上,如果消費者關注的隻是你的價格,就說明你的產品已經沒有任何特色。聰明的營銷者,這時就應該設法突出產品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在價格上做文章。
對症下藥,是治病的基本原則。根本問題不在價格上,就不要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