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通往天堂的路(1 / 1)

窮人與富人之間出現矛盾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奇怪的是,N個世紀過去了,這些問題仍舊一如既往地擺在那裏,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始終無法將其移去。現在想想,若站在窮人的立場上觀望,似乎一切都是富人造成的,窮人習慣於將貧富分化以及社會的種種不公皆怪罪於富人,更有甚者,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而一旦鯉魚躍過龍門之後,便全心全意地加入那支昔日被自己仇視的隊伍當中去,從此和自己的過去徹底劃清界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仔細看看,其實窮人的問題較富人更深更大更多。普通百姓當中,絕大多數人從不反省自己,隻將希望寄托於未來,渴望出現一個救己主而非救世主,與過去皇恩浩蕩下的國民思想相比較,唯一的差異僅在於自私程度不同而已。

在這個世界裏,團結是相對的,爭鬥是絕對的,唯有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大家才會有團結起來的想法。利益對於無產階層而言是劇毒之物,它促使了窮人與窮人之間無休無止的爭鬥;在資產階層的世界裏,團結是絕對的,爭鬥是相對的,唯有當既定的遊戲規則被打亂時,才會出現你爭我奪的場麵。最終,利益仍然會驅使富人們走到一起並團結起來以壟斷的形式獲取財富。

這是個如鐵屋子般牢不可破的規律,窮人如若要想衝出這間牢籠,唯一的希望便在於團結。窮人們唯一需要的,便是在和平的發展道路上相互維護對方合理利益與權益的團結,讓諸如勞動力競爭性貶值的事情不再發生,讓每一個窮人能夠以生產者的身份站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富人一同享受午後的陽光,而不是以生產資料的形式出現在統計表裏,並且在懂得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懂得關心他人。這道理幾千年來一直有人在說,卻始終無效,倘若窮人們能夠集體性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話,相信將會改變當中大多數人的命運。

天堂是存在的,但通往天堂的路卻不是現成的,隻有靠我們自己去摸索並實踐,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找出這條路來。今天,相信許多人已經找到了這條路,實踐起來卻萬分艱難,在大多數人知難而退的時候,我們應當謹記王守仁先生的教誨:隻有將思考與實踐統一起來才能有所收獲,否則便是鏡花水月,再多的美好終究隻能成為泡影。後記一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