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群眾路線(一)(1 / 3)

毛澤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毛澤東:《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

簡析

這是1943年6月1日毛澤東談到領導方法時提出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一切經驗和智慧的源泉。毛澤東的觀點,闡述了群眾路線的要義。

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隻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他們生根於人民之中,他們是人民的兒子,又是人民的教師,他們每時每刻地總是警戒著不要脫離群眾,他們不論遇著何事,總是以群眾的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因此他們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這就是他們的事業必然獲得勝利的根據。

毛澤東:《中共中央為抗戰六周年紀念宣言》,《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頁。

簡析

這是1943年7月2日毛澤東談到共產黨員時提出的觀點。共產黨員立足於人民,服務於人民,應該緊緊地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像保衛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衛人民,像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樣依靠人民。毛澤東的觀點,揭示了共產黨員獲得人民群眾擁護的原因所在。

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

毛澤東:《切實執行十大政策》,《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頁。

簡析

這是1943年10月14日毛澤東談到合作社問題時提出的觀點。發展生產是奪取抗戰勝利的物質基礎,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提倡合作社。合作社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群眾觀點問題,是想得到群眾。毛澤東的觀點,闡述了群眾觀點的重要性。

鄧小平: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隻要我們信任群眾,走群眾路線,把情況和問題向群眾講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任何障礙都可以排除。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頁。

簡析

這是1978年12月23日鄧小平談到實現四個現代化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提出的觀點。在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我們不熟悉的、預想不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人民最清楚。解決這些問題,人民最有智慧。隻有走群眾路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鄧小平的觀點,闡述了解決困難問題與群眾路線的關係。

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頁。

簡析

這是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談到加強黨的組織、黨員同群眾的關係時提出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我們黨不竭的力量之源。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鄧小平的觀點,科學地評價了群眾路線的作用。

江澤民: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原理,係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正是一切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集中群眾的智慧,把群眾的力量組織起來,才戰勝種種困難,創造出種種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