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陳亞明八十六歲的母親,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陳亞明的老家在浙江寧波,十五歲離開家鄉,到上海闖蕩世界。先在一家同鄉人開的貨棧裏做學徒。
他曾在家鄉私塾裏念過幾年書,識字不少。
同鄉邵老板見陳亞明識文斷字,人又伶俐聰明,十分信任他,出門采辦貨物,都帶著他。
時間一長,對經營山貨的進出貨門道,摸了個一清二楚。
陳亞明十九歲那年,邵老板突發疾病,彌留之際,把唯一的女兒阿芬,托付給了陳亞明,要他照顧好女兒一生。
邵老板一死,陳亞明掌管了貨棧,他娶了阿芬,對她疼愛有加,自己一心撲在生意上,由於經營有方,貨棧的規模,比邵老板在世時擴大了好好倍。
賺了錢,陳亞明在沿河裏買地造了房子。
隨後,又把在寧波老家的母親接到了上海同住。
陳亞明是一個大孝子。
他父親因病早逝,是母親含辛茹苦拉扯他長大。
為了能讓自己進私塾念書,母親省吃儉用,數九天去冰冷的河裏,幫人家洗衣服,手指得了嚴重的關節病,不能彎曲。
陳亞明極盡孝順,什麼事情都隨母親的心願。
半個月前,操勞辛苦了一生的老人,終於撒手人寰。
陳亞明在母親的靈台前,把她平時穿戴的耳環手鐲,特別是老人一尊愛不釋手的翡翠玉觀音,供在了靈前。
他親自跑到西郊,花重金買了兩棵樹齡,已有數百年上的柏樹,雇車運回家裏,準備給母親做一副好棺材。
陳亞明親自到閘北,找到蜚聲上海灘的木匠朱金根。邀請他去家裏,做一口棺材,
朱金根五十多歲,矮小幹瘦,住在一間平房裏。他憑著一手好木匠活,原本可以過上娶妻生子的生活,但掙來的錢,都送到了賭桌上。
一個人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朱金根見來人是一個大老板,乘機說自己已好久沒有摸木匠家什了。
陳亞明因為母親躺在家裏,便央求說道:”朱木匠,隻要儂肯出手相幫,價錢好說。\"
朱金根近期正好輸了錢,見對方口氣很大,便毫不客氣地開了價。
\"我的生活你放心,不是我吹牛,上次市長老丈人的壽器,也是請我做的!”
陳亞明知道他的底細,木匠活確實不錯,這是有口皆碑的。
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到閘北來找他。
\"這樣吧,朱木匠,一天工錢二百塊,怎麼樣?我準備\"七灶”出殯,現在已是\"三灶”了,還有幾天,行嗎?”
朱金根一聽每天工錢二百塊,心裏一喜,上次在市長老丈人家裏做棺材,每天給了五十塊。便笑著連連答應了。
談妥工錢,定好時間,朱金根奉承著,把陳亞明送走了。
第二天早上,朱金根帶著木匠工具,按地址尋到陳亞明家裏。
他見這戶人家,確實是一個富戶。就那客廳靈台前的祭品,金耳環,金手鐲,一尊通體碧綠的翡翠觀音像,光這些東西,價值不菲。
朱金根在園裏幹活的時候,腦海裏總想著靈台上那幾樣東西。可是,靈台前白天夜裏,有人守著靈。
用了三天時間,朱金根把棺材做好了。
陳亞明檢查了一通做好的棺材,手藝確實是一流。木板拚接處,竟看不出絲毫縫隙,像是整塊木板做的。
陳亞明一高興,結賬時,多給了朱木匠一百塊錢。
看著朱金根歡歡喜喜地離去了。
陳亞明噓了一口氣,隻等明天將母親盛殮了,送去萬國公墓安葬。
翌日,按照風俗,陳亞明把母親盛殮了,安裝在了萬國公墓。
出殯那天,除了親屬外,和陳亞明有業務關係的幾個大客戶,也參加了送殯。
送殯結束後,陳亞明在東亞大飯店,招待宴請客人。
他和幾個歡喜喝酒的客戶,直喝到隻剩下他們幾個人,才不得不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