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直接趕進了知青點,就是個普通的農家小院。
進了院子,發覺這個院子也就四五十平米的樣子,有三間坐北朝南的正房,東西兩側各有兩間廂房,西廂房旁邊還搭著個棚子放著柴火。
等牛車停穩,老支書就衝堂屋喊了一聲:“張知青,出來搭把手!”隻見一個中等身材二十四五歲的男青年從堂屋出來,迎麵走過來:“老支書,您這就把人接回來啦”他先向老支書打招呼,而後又看向車旁的四人,“歡迎歡迎,歡迎新同誌到來,我是咱知青點的老人了,我叫張建設,比你們虛長幾歲,今年24,在這呆了5年了。”一邊說著,一邊幫著從牛車上卸行李。
這時,一個麵皮微黑留著齊耳短發的女孩子從其中一間東廂房裏走了出來,朝大家微微一笑,也不做聲,就開始跟著幫忙。行李卸完,老支書跟林慧等人說:“你們先安置好,待會去隊部領這幾個月的口糧,算是隊裏先借給你們的,等秋收之後分了糧食再還。”說完又跟張建設交代了一下,讓他幫著安置分配房屋。
張建設先簡單介紹了下知青點的情況,目前知青點住了三個人,那個麵皮微黑的女孩子叫陳露,除了他倆,還有個女孩叫楊紅娟,她這會兒出去了,不在知青點。
張建設住在正房的東側間,楊紅娟住在正房的西側間,正房中間是客廳兼餐廳,是招待客人和大家吃飯的地方。陳璐住其中一間東廂房,隔壁那間東廂房是廚房,住不了人。
現在能住人的房間就是兩間西廂房,剛好男女各一間。趙磊和張默然是男同誌,讓倆女孩子先挑,兩間屋裏除了靠牆張床,其餘啥也沒有,林慧隨手指了指靠近柴火棚的那間西廂房,問吳彩玉怎麼樣,“都行,聽你的,反正都一樣,沒啥好挑的。”吳彩玉挑了挑眉。
既然選定了房間,就直接把各人的行李往屋子裏搬。走進去仔細觀察才發現,房間裏的床竟然沒有床腿,床板下麵是用土坯磚墊著的,林慧坐上試了試,倒是很結實,一點也不晃。
這時,張建設來喊大家夥來吃午飯,從早上六點多吃完早飯到現在,倆人都還沒吃東西呢,其實早就餓了,
幾個人走進堂屋,正房正中間放著一張漆麵幾乎掉光的八仙桌,桌子四周放著的幾張拚湊出來的條凳,桌子上的柳條筐裏放著幾個紅薯麵窩窩頭,每人跟前放著一碗馬齒莧湯。
“有點簡陋,大家將就吃哈”陳露不好意思的說道,今天這頓午飯是她做的。
眾人客氣了幾句,正要開飯,門口突然傳來一個女聲:“喲,看來我回來的還真是時候,正趕上飯點,差一點就錯過了!”正說著,一個瓜子臉大眼睛的女孩子走了進來,看來這就是張建設說的外出的楊紅娟了。
陳露忙向條凳裏側坐了坐,讓出個位置給她,“還以為你不回來吃了,今天有新知青來,飯做的的有點晚。”
“誰說我不回來吃了,我的口糧都在這,我不回來吃我能上哪吃?”楊紅娟不客氣的坐下,又轉臉笑著和林慧四個說“你們是今天剛到的吧,我叫楊紅娟,來這裏三年了,算是老知青,有啥不明白的盡可以問我。”幾人忙應是。
盡管窩頭裏不時能吃到紅薯的筋絡,湯裏也不見一點油星,張建設和陳露還是大口吃著,楊紅娟雖然有點不屑,吃的速度可一點都不慢,新來的四人因為折騰了大半天,實在是餓了,也都吃的很是香甜。
吃完飯陳露把幾人的碗拿去洗,林慧要幫忙,她說不用,“又沒有油,稍微衝洗一下就好了。”林慧想想也是,也就沒有再堅持。
這時,張建設過來帶著大家到隊部去領未來幾個月的口糧。